中国远征军行进中。在抗战部队中,这支装备简陋的军队,主要是地面部队,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部队之一。
【本文约7000字,阅读时间约30分钟。橡树文难,希望大家能轻松转发】
平时,很多熟悉抗战史的朋友在谈及中国抗战史和中美联合抗战史时,往往有两种观点,看似清晰,但核心却很飘忽不定:
先说第一种意见。
很多没有朋友的人喜欢把日军和美苏德军队简单地比较。
此后,普遍认为日军远不如美苏德军队。所以,他们特别看不起日军,也会鄙视中国的抗战。
曾几何时,网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说法:
淞沪会战期间,德军观察团和部分欧美军事观察团在淞沪战场观察实战,对日军战术思维水平的评价仍处于一战阶段。
如此推论,翻山越岭斗牛的历史,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战役中,以血肉之躯抵御外敌入侵的长城强大的敌人,也在瞬间消退。
我在之前的几篇文章中引用了这个例子。
但是,如果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比较1942年以前,日本在张谷峰和诺门坎对苏军,在缅甸对英军,在马来西亚对美军,在张谷峰和诺门坎对苏军。可以发现,当时的日军,除了装备略逊一筹之外,无论从战斗质量、战斗意志和战争理念上,都完全不如鼎盛时期的德军。
尤其是中国战场,因为是日军发动战争的主战场,而且中日两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与日军相差甚远,因此,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兵力最强,而且战术多变,可以说是引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诸多新战术。
例如,1937年8月爆发的淞沪会战,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多兵种多兵种的两栖登陆作战,早于太平洋战争美军入侵该岛和诺曼底登陆。 .
又如1939年3月的南昌战役,日军集中大型火炮、战机、装甲团,对国军发起人豪行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熟的大规模闪电战。人类战争。
发起第一次闪电战的冈村宁次和提出闪电战的古德里安,谁才是闪电战的真正之父?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所谓的德国观察团和欧美军事观察团在淞沪会战中对日军的评论。
如果我们参考淞沪会战的当代国际社会形势和淞沪会战的战时形势,可能有两个原因,这使得网上的信息显得不可靠。
一是淞沪会战期间,欧美国家相继中立,没有组织官方和军事代表团到战区现场观战的官方记录。
与此同时,淞沪会战期间,欧美各国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往战场报道战况。确实,有大量记者的文章,各抒己见,评论中日军队的表现。
不过,记者对军方的分析,一直都是最不靠谱的。不能作为权威结论。
这一点无需解释。
第二,客观上讲,淞沪会战期间,日军能够在上海租界附近的战场上发动大规模的多军种、多兵种的陆海空现代化攻势,以及两栖登陆。在杭州湾运营。整个二战,只有美军在二战中后期才开始实践。
1942年,日军全面入侵东南亚和缅甸。
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军队向日本人投降。
当时,日军还以陆海空契约作战,发动两栖登陆作战,闪电战,一举击败英军。
同一时期,在南京战役和南昌战役期间,在远东的张古峰和诺门坎地区,日军和苏军远东精锐兵团进行了两次战役级的边境行动。
当时,日军只与次要部队和地方部队作战。
但是,在实战中,无论是多军种、多兵种合同,还是与其陆军师作战,日军的战术水平都明显高于苏军。
以至于日军的战斗机和重炮明显弱于苏军的情况,至今仍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显然,当时日军的军事理念、理念、技术和装备无疑是相当先进的。
战斗在那里。
可见,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时,其军队的战术思维水平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阶段,感觉就像一个学者读报的结论。
现在提出第二种意见。
很多熟悉抗战史的朋友都认为,他们了解使中国抗战能够生存和取胜的主要因素。
因此,他们常常对中国的持久抗战战略持怀疑态度。
对此,他们都会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美军不参战,中国一个人能抵御日本侵略吗?
的确,1941年美军参战前夕,日军以领先于中国的国力和军力继续进攻,所到之处几乎所向披靡。
当时日军控制了华北、华东、华南的海港,并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相互承认蒙古和伪满洲国成立的事实,最终关闭了西北国际交通线。
此后,中国陷入国际孤立,只能依靠滇缅、滇越高速公路抗战。
彼时,平汉线以东的广袤疆土已然失守,中国极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物资更是雪上加霜,损失巨大,消耗巨大。
国内生产根本不能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海外贸易困难重重,进口物资也是杯水车薪。
此时,中国的抗战正处于危险之中。
熟悉抗战史的朋友应该很清楚,这是中国抗战最艰难的阶段。
这一时期,除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外,饥饿、贫困、孤立无援,加倍地打击了中国的抗日意志。
中国的抗战不仅前线艰难,后方的民生也很艰难。
这些表象和更多可以列出的数据可以证实一点。从抗战到1941年,中国的抗战形势确实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
不过,即使历史是这样的,也不代表日本就一定可以灭中国。
历史可以推演和参考。
但是,不能假设历史。
纵观1941年之前的战争,如果美军不参战,中国能否独自抵御日本侵略,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假设。
这种假设不符合历史逻辑,当然不能让人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抗战形势,因此也无法获得比较真实的历史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地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人类走出了冷兵器时代的封闭空间时代。
就此而言,远东爆发的中日战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与欧美许多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自7月7日事变和8月13日事变以来,中日战争的全面扩大和升级一直牵涉到欧美大国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关系。
此外,日本自身的国情和军情也对甲午战争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早在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军事扩张的主要分支就是海军。
日俄战争前后,日本军事扩张的主要分支是海军。
因此,尽管书中强调日本一直对满洲、蒙古乃至整个中国、远东、西伯利亚抱有狂热的野心,但日本在短期战略中并没有将国家战略重心放在远东。
建设强大的海军是日本战略方向选择的根本解释。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正是世界列强发展海军,为巨舰装备重型火炮的时代。
因此,日本渴望与世界接轨,更受英国影响。因此,在向现代现代化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它学习英国,将海洋战略放在首位,致力于建设成为海上强国。
此后,从明治起,历经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直至抗战爆发,日本几十年的发展,都伴随着海军的发展成为日本国防的重心。
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和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重新洗牌,重新设定了国际格局。
当时,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三国海军,包括战列舰、巡洋舰等主力舰的总吨位比为5.25V5.25V3.@ >15V1.75V 1.75。
在这方面,日本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第三大海军强国。
因此,在合同签订后的十余年里,日军几乎动用了国家的全部力量,疯狂地发展海军。
与英国和美国海军的发展相比,海军更加注重常规战列舰、巡洋舰等传统海军。不同的是,日本无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避开常规战舰和巡洋舰,转而大力发展航母和战斗机。
这样的发展,让日本海军抓住了航母发展的机遇,海军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飞跃。
从航空母舰赤城号的甲板上看到的日本联合舰队的一部分。赤城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天城级重型航空母舰的二号舰。这艘船以赤城山命名。1942年6月6日,赤城重伤沉没。
有了这样的发展,抗战初期和太平洋爆发,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不仅在吨位和阵容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前三,而且还是第一支现代化的超级舰队在太平洋和亚洲。
同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舰队。
但是,海军吞噬黄金的次数远远超过陆军,消耗的军费最多。
因此,以日本的国力建造、扩充和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现代化舰队,自然是要拔掉军队的后脑勺。
结果,日军更加紧张,海军发展滞后。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军事结构也极为畸形。
正因如此,日本陆军和海军互相恼火,一直不和。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日军和海军不仅在淞沪会战中高度配合,开展联合作战,而且随着战线向中国腹地移动,日军和海军的分歧关于侵略中国的军事战略也迅速扩大。
中国是亚洲大陆的国家,海军不能上岸作战。
航母和军舰不能进入中国内陆战场。因此,日本海军的主力已经没有发挥的余地了。
因此,强大的日本海军只能矮小,作为次要力量,组织了一支规模较小的轻型舰队,与陆军作战,与长江作战。
此外,投入巨资维护的庞大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也只能远远观战。
随着甲午战争的发展,日军突破指挥线,攻打南京,彻底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再转入金浦线,在平汉线上作战,最后进攻河南、安徽、湖南、湖北,发动武汉之战。划分资源,军队必须部署相当大的兵力驻守东北、朝鲜等地。这一事实使得日军整体资源中的相当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无法投入中国战场。
中国的幅员辽阔,前线的长度,如此对战争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日本军政领导人此前的想象。
对此,远距离入侵中国腹地的日军,很快就被广袤无垠的战场和漫长的补给线冲淡了。
1938年底武汉会战后,日本无法全面入侵中国。
因此,在武汉一战后,日军不得不暂时放缓攻势。
武汉会战中美军战场通用态势图,日本海军长山冈部队和陆军白滨部队袭击了田家镇。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中日之间发生了多次激烈的战斗,但日军几乎停止了与此前突袭华北和华东、发动武汉会战类似的所有战略进攻。
那么,假设日军不顾东北边防,不顾海军军费,调整国家国力、军力和一切资源,再打一仗呢?
日军或许确实有征服西安,甚至重庆和成都的可能。
然而,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这都只是想象,根本不是现实。
不过,即使日军能够得逞,中国抗战最高指挥中心仍有退到西北和西南腹地的空间。
同时,中国军队仍有能力在华中、华北、华南等地维持战场。
抗战初期,日本在三月叫嚣着要灭中国。
现在回顾历史,可以理解,日本所谓的三月灭华,并不是军事吞并中国。事实上,日军只是希望军队进驻南京,迫使南京政府谈判和平以结束战争。
然而,中国并没有和谈和平,而是选择了撤退到中国中部和西南部的武汉和重庆。
如此大撤退,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彻底失败。
由此可见,只要中国不投降,那么中国抗日战场的主战场还在长江流域,第九战区还是第九战区,第五战区还在第五战区,华北、华东、华南的游击战仍不会熄灭。
这种情况,中国清楚,日本明白。
因此,在武汉战役结束之际,中国一直坚持以五、第九战区对抗日军在武汉南北的主力,针锋相对,不予理睬。英寸的土地。
日方一直试图迫使重庆投降,尽快解决战争。在调动日寇绝对主力的焦虑中,在与第九战区的较量中,力图控制延伸,拉长战线。
——这期间,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数年的狂轰滥炸,最为惨烈、血腥。
日本飞机从武汉启航,轰炸重庆渝中半岛。
但是,即使日军以优势兵力从空中攻打重庆,也无法改变当时中日战争的格局。
中日战争在中国第二地理脊上的长江山区、湖泊和腹地相持不下。
这样的战局,对于日方来说,中日全面战争已经成为日军自己的战争。
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战略分歧继续扩大。
从军事地缘条件来看,日本海军的主力是最先进的,而战力爆发的航母、战舰、巡洋舰等根本无法进入中日战争的主战场. 结果,日本海军成了旁观者。
军队深恶痛绝海军作为旁观者,一边坐视战局一边利用资源。
作为旁观者,海军也对自己卷入军队的侵华战争深恶痛绝,莫名烧了一大笔钱。
当时,即使远东大陆的中日战争愈演愈烈,日本不得不维持和发展日本在太平洋的庞大联合舰队。
因此,日本必须向海军投入大规模的军事资源,以维持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舰队,这仍然是必须要做的。
毫无疑问,眼看日军捉襟见肘扩大战争,日本海军维持着紧张的营运资金。如此棘手的问题,确实让日本天皇、内阁和军队都难以同时解决。
日本的资源是有限的。要取得中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根本前提是放弃几十年前的国家战略,放弃发展了几十年的威震天联合舰队。
只有这样,日本才能将有限的资源转向支持入侵中国的日军,以确保与中国的最后一战。
显然,这是日本根本做不到的。
大和号战列舰是日本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舰。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海战中被美军击沉。
既然日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随着战线的拉长,中日战争就会成为长期的胶着状态,势不可挡。
1941年甲午战争爆发,中日僵持在中国的第二条地理山脊上形成。虽然中国抗战非常艰难,但日本被困在中国战场上也不是很尴尬。
当时,日军在军力上遥遥领先于中国军队,想攻打哪里就打哪里,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作为现代军队,只要日军发动进攻,就意味着战线再次被拉长,后勤压力不断加大。
如果不是绝对必要,日军当然不会随意扩大前线自找麻烦。
因此,经过武汉和广州的战斗,在军事上,日军没有在中国腹地动用军队的可能。
当时,重庆和延安都看穿了日军已经筋疲力尽。
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黄桥事变和皖南事变背后的抗战背景。
让日军尴尬的是,即使日军不再发动战略进攻延伸战线,只是为了维持被占领土,即使有大量伪军出手相助,日军还是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日军想维持前线的僵局,在华北、华东等被占地区展开安全保卫战。当然,为了支持战争,战争掠夺了一定的战争资源。但是,作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当时的日军消耗了大量的物资。步兵的草鞋和手推车,在中国不可掠夺,用于战机、火炮、汽车、坦克等所需的石油和橡胶等材料。
作为一个资源极其稀缺的岛国,日本当时95%的石油需要依赖进口。
其中,日本进口石油70%从美国进口,15%从荷属东印度群岛和东南亚诸岛进口,其余零星从苏联库页岛等地进口。
但进入1941年,随着远东和东南亚局势日趋紧张,1月,美国强烈通知日本,因“美日通商条约”到期,美国将不再与日本续约。条约”。日本以汽油为中心的许多战争资源储备有限,这使日本承受着维持侵略中国战争的巨大压力。
盟军和日军在亚洲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态势图。日军前线长,一目了然。
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于同日由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
对此,美国基本放弃了中立政策,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武器库,成为美国的共识。
在《租借法案》宣布的当天,罗斯福总统通知中国:
《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的抗日战争。
1941年8月1日,美国干脆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
至此,美国对日本外交异常冷漠,最终为美日谈判划定了四个原则性的最终底线:
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
不干涉他国内政;
支持开启区域大门;
维护太平洋和平现状。
委婉的外交辞令是保留的。美国以四项原则表达了对日本的强硬外交态度:
如果日本不停止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美国就永远不会与日本谈判。
1941年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在与日本的最后谈判中表示,美国要求日军全面撤出中国。
没想到,日本彻底傻眼了。
这次谈判的消息传回日本,也成为东条英机等激进斗士和东条内阁刺激日军民粹情绪的引子。
当时,日军急需加大军需投入以解决甲午战争。淞沪会战结束后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强大日本联合舰队美军战场通用态势图,在多年消耗了天文数字的军需物资后,也面临着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的问题。
因此,为了维持侵华战争,南下东南亚抢夺资源,切断中缅通道,成为日本陆军和海军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简单、最直接的选择。 .
而南下东南亚,日军的首要目标是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这是太平洋地区唯一可以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抗衡的舰队。
于是,1941 年 12 月 7 日凌晨,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
那么,抗日战争爆发和扩大后,几乎所有不能投入到中国内陆第二地理山脊、湖泊、长江战场的海陆军部队,日军也都动用了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倾尽所有,将他们全部赌上了。.
在这方面,日本像赌徒一样,开始对中国、美国、英国等螺柱摇摆不定。
话又说回来,为了抗击日本,中美成了生死兄弟。
驻印军队是在美国军事援助的帮助下建成的,其装备和质量都远超国内军队。
说到这里,很显然,在抗战史上,比如美军不参战,中国能否独自抵御日本侵略,其实就是一个封存历史的问题。在狭窄的空间里。
真实的历史是中美联手打败日本。
正如我们天安门前的那句名言:
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世界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只有世界团结起来,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