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历史上,发生了三场重要战役,标志着盟军从被动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转变,意义重大。三场战役分别是:
欧洲战场上苏军指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非洲战场上英军指挥的“阿拉曼战役”,美国和日本军队指挥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太平洋战场。
与前两场相比,瓜岛海战知名度不高,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
而这场战役也是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上进行过的最残酷、最懦弱的战役。
那么,美日为何会在鲜为人知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展开长达六个月的战斗,双方伤亡惨重?为什么这场战役被称为二战中日军最惨烈、最无用的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全称瓜达尔卡纳尔岛,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长150公里,宽48公里。位于所罗门群岛东南端,是所罗门群岛最大的岛屿,面积约5300平方公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岛屿成为美国的属地,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本人占领。
在太平洋战争中,虽然双方是美国和日本,但在瓜岛爆发的瓜岛海战却与澳大利亚有很大关系。
二战开始后,因为“珍珠港事件”,美国躲在幕后“打仗发财”的梦想破灭,不得不结束战争。太平洋战争也爆发了。
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澳大利亚凭借与美国的密切关系,加入了盟国阵营。这也是美国必须采取的举措。
众所周知,美国远离“二战”的重要战场,国土没有受到破坏,这促成了美国迅速发展成为继世界第一强国战争。当然,离家出战并不是战争的优势。
对于太平洋地区的美军来说,依靠一些岛屿进行后勤保障和战略资源补给是不现实的。因此,美军必须在太平洋地区寻找战略支撑点,为该地区盟军的后勤保障提供保障。
而这个战略支撑点必须满足几个重要条件。
首先,它必须在太平洋地区,属于同盟国力量序列;其次,它必须发挥支撑点的作用,这对盟军的作战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资源必须足够丰富,才能为盟军提供后勤支持。
换句话说,领土必须足够大。
一些小岛屿的资源肯定不足以完成这项大任务,因此澳大利亚无疑承担了这一重要责任。
很快,美国在澳大利亚建立了“太平洋战争盟军军械库”,以及一个支援转运站,也就是一个机场。为盟军制造武器装备,进行部队转移和补给。
从这个角度来看,瓜岛作为通往澳大利亚的门户的战略重要性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为如此,瓜岛才成为美日之间的“内讧”。
1942年美日“中途岛之战”后,日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战争优势略显颓废。然而,惨败后的日军仍然盲目自信,不仅没有转变为战略防御态势,还想对南太平洋地区发起进攻。
为了重新夺回所罗门群岛附近的战略制空权和制海权,日军决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建立空军基地,并在南太平洋建造日本人所说的“不沉的航空母舰”,从而扩大日军的作战范围南太平洋地区。 ,从而对新几内亚的所罗门群岛和莫尔兹比港发动袭击。
在日军眼中,成功攻占莫尔兹比港后,可以直接威胁到盟军的战略资源运输线,而作为盟军在南太平洋的“心脏”澳大利亚是必然处于危险之中。通过战机从南太平洋岛屿起飞,切断盟军军火库的后勤供应链,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主动权可以归还给日军。
此时,盟军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瓜岛。
“中途岛之战”后,盟军总部发布了代号为“瞭望行动”的战略计划。一是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南太平洋的运输线,二是希望通过这次行动揭开太平洋的秘密。战略反攻。
日军所有美好构想的开端都是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也希望一口气发动一次大反攻,所以“瓜岛之战”必然爆发。
虽然美国和日本军队都爱上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但带头的是日本人。
1942年7月,盟军截获“日军派大量工兵进入瓜达尔坎建设机场”的消息,日军的战略意图完全暴露在盟军的视线中。为了粉碎日军的战略计划,“观察台行动”不得不提前调整启动。
8 月 7 日,盟军在范德格里夫特少将的指挥下,将被称为“王牌”的第 1 海军陆战师派往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
此时,丁长官和冈村托仓少校率领的两个工兵队约有2700名工兵和240名警卫驻扎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在美军的突然袭击下,日军大败,美军轻松拿下瓜岛控制权。
相比瓜岛,日军在图拉吉的抵抗十分顽强,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
攻打两岛之初,岛上日军通知日军第17军支援,但第17军被耽搁了。
第17军司令白部春吉是日本天皇侍从武官的弟弟。下辖13个营,兵力约1.43万人。他认为盟军的进攻只是佯攻,所以他等到局势明朗了,然后进行了漂亮的伏击。
直到两岛失守,百步春吉才向瓜岛和土岛派出援军。
好在日本海军的三河军一发现危机,就率领他麾下的第八舰队在海上击溃了海军舰队,给了日军喘息的机会,否则就不会有惨烈的战斗前往瓜达尔坎岛。
美国攻占瓜岛后,继续攻击在岛上森林中逃亡的日本人。
此时,美军舰的战败导致美军陆战1师被孤立围困。接下来的几天,在这个荒岛上,美日联军正式展开了史上最惨烈的海岛战。人类战争史。
6个月时间,双方进行了30余次海战,其中6次是大型海战。损失也是难以想象的,美日各损失了24艘军舰。
整场战斗,美军参战人数达到6万人,阵亡7000多人;而参战的日军人数约为3.6万,其中战死1万多人,总死亡人数为2万,其余死于疟疾、饥饿等疾病。
由此可见,这场战役为何惨烈,为何被称为日军最无用的战役。
萨沃岛海战是美日六次大规模海战的首次交锋,也是前述三川军对美国海军的进攻。虽然以日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在前期的战斗中,日军仍然损失惨重。
在早期的战斗中,日本海军多次派出小分队拦截,但都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被美军击沉了多艘运输船和驱逐舰,被美军击落的十几架战机漂浮在海面上。 ,伤亡不算太重。
在这种情况下,三川俊逸决定出动整个第八舰队。但日军司令部不同意该行动,最终由日军司令官山本五六决定,可以实施。
最终,萨沃岛海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日本人却输掉了美军数倍的兵力。
盲目自信的日军以为早日战败即将结束,却不知道这是惨败的开始。
第一次海战成功后,第17军司令白部春树再次误判形势,狂妄自大,只派一木支队攻打岛上的美军。结局并不出人意料。没有后勤保障,要攻打美军精心打造的伦加防御圈,不打鸡蛋算什么?义母支队全军覆没。
美国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战斗机成功击退了日本零式战斗机。一木支队开始撤退后,美军本想营救日军伤员,但就在美军医务人员即将靠近时,精神错乱的日军伤员举起了手榴弹。
结果美军下令不予处理,很多坦克开始翻车。坦克碾过日军死伤者,履带早已血肉模糊,惨烈程度难以形容。
这是太鲁河口之战,以日军丢下800多具尸体而告终。这一战结束后,美军首次在战场上获得制空权,也打破了零式战斗机的“无敌神话”。
其实,日本海军和陆军在这里不和的根本原因在于陆军和海军的一贯不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美国发动袭击之前,陆军甚至不知道海军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建造机场。
义母支队后,8月,第17集团军第2梯队第35旅开始登陆岛上。
5000多人的日军,在后勤保障下,雄心勃勃地向美军的伦加防御圈发起进攻。日军的信念和加持,让指挥官甚至没有考虑到敌我的实力悬殊。他们面对的是美国陆军的“王牌”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总共有两万多人。
在日军毫无准备的时候,美军突袭了日军的后勤保障。第35旅上岛后的情况和一木支队一模一样。这是一支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
等待他们的只有三个选项:
要么撤退,要么打破伦加防御圈,夺取美军的食物,要么饿死。
在武士道精神的驱使下,日军果真选择了强攻伦加防御圈,结果还是如预期的那样。面对比自己大数倍、火力极强的美军,日军连多冲几发都来不及。
虽然全军没有全军覆没,但幸存的日军命运不如战死日军。在贫瘠的瓜岛上,没有后勤保障的日军只能靠啃树皮和喝泥水生存。如果被蚊子叮咬,只能痛苦的等待死亡。
这是埃德森岭战役的结束。第二梯队并没有改善情况。最终损失了一千多具尸体,而美国海军陆战队只损失了一百多人。
日军的连续战败引起了白武春吉的注意。他意识到,如果他想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他就没有多少军队和后勤支持。
于是 1942 年 10 月,第二师 20000 多人带着数十吨后勤支援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白无情知道,几十吨的物流只是杯水车薪。如果他想拿下瓜达尔卡纳尔岛,他必须在100多吨之外。但是,目前海空控制仍处于美军的控制之下,这个计划很难实现。
他对二师下达的命令是破船:“只能赢不输,想要食物,就打败美军,夺取食物!”
这一次,二番队的百部春吉和丸山中将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他们打算在丛林中开辟出一条通往伦加尔防御圈东岸的道路,这样他们就有可能攻击美国防御的薄弱环节,他们相信这一定会导致战斗的胜利。
10月12日,“丸山公路”正式开工。事情的发展与两位指挥官的预期相差甚远,他们忽略了最根本的因素——地形。
“丸山公路”穿越瓜达尔坎岛上最艰难的地形,河流、沟壑、山脊和茂密的丛林。丸山的部队走了 12 天,才于 10 月 24 日抵达他们设想的战斗阵地。
此时日军受地形限制,早早吃饱,肚子里全是树皮,还带了不少装备,蚊虫叮咬引起的疾病已经让很多日本人士兵死去。
计划是突然袭击,但这支部队穿越丛林的基本战斗力即将丧失,战斗此刻似乎注定要失败。
最终支持日军的信念是美军在这里的防御薄弱。要是他们一口气出击,就可以扭转战局,所以这场战争还是要打的。令日军失望的是,迎接他们的美军拥有充足的驻军兵力和适当的火力配置。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弱防。
精疲力竭的日军面对期待已久的美军凶猛火力,结果不言而喻。虽然兵力上乘,但战斗力早已荡然无存。日军在猛攻下完全不堪一击,伤亡惨重。
这场战役被称为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亨德森机场战役。这是日军继太鲁河口和埃德森岭之后在岛上的第三次大败。瓜岛海战的情况也很清楚。
3,000 名日本人在这场战斗中丧生,而美军只有 80 多人。可想而知,这场战斗是片面的。
其余的日本人不得不在海岸充当防御力量,在没有食物、营养不良和热带疾病的情况下等待他们。
战局至此,日军深知形势无法逆转。虽然上一次塔萨法朗日的大规模海战以日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日军在岛上的战斗中毫无胜算。
岛上幸存的日军根本无法从海军那里得到补给,制空权和制海权都牢牢掌握在美军手中。相反,美军可以不断地向瓜岛派兵和物资。
1942 年 12 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 2 师和陆军第 25 步兵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接替了老兵但已经筋疲力尽的海军陆战队第 1 师。
同时,日军大本营也正式决定放弃增兵收复瓜达尔坎的想法,准备从瓜达尔坎全面撤军。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日美军队围绕瓜岛剩余的日军展开了一系列新的行动,称为“K行动”。其中,日军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撤出瓜岛的日军;而美军则认为美军战场通用态势图,日军在垂死挣扎中继续投入兵力,毕竟大局已定。
在“K行动”的最后阶段,日军的空袭计划已经走下坡路,海空战场伤亡惨重,但无论如何,撤离还是顺利完成。盟军并没有阻止日军的撤退,他们希望日军能够再组织一次大攻势,从而歼灭更多的日军。
1943年2月9日,盟军意识到日军已经全部撤退,彻底放弃了攻占瓜岛的想法。由于盟军占领瓜岛美军战场通用态势图,宣布“瓜岛之战”正式结束。
“瓜岛海战”是日军和海军在协同作战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失败,也是最惨重的失败。
其实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没有胜算。纵观日军的多次战争,不难发现,日军在战斗中的信仰支撑,就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和盲目自信。
“中途岛之战”后,防守姿势应该有所改变。然而,日军却没有,甚至野心勃勃地想要切断盟军的运输链,不管实际情况,物资是否充足,士气是否充足,战略支援是否跟得上进度。
一味地打架,妄想达到目的,简直是“傻瓜的梦想”。
而且日本海军和陆军不合作,甚至不分享消息。十七军的十七军军长白无情就这么不称职,如果没有强大的背景,怎么可能坐得这么高?海军三川军在使用其指挥的舰队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相比之下,日本指挥官山本,指挥这样一支军队并肩作战,怎么可能胜过盟军司令部的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有信心支持军队固然是好事,但现实因素也是军队作战不可或缺的方面。日军的战略意图和军力是很矛盾的。
俗话说“想吃多少就做多少”,这场战争是愚蠢的自欺欺人的鲁莽。买单的是岛上死去的一万多名日军,还有一万多名死于饥饿和疾病而不是炮火的日军。
瓜岛之战被称为日军历史上最无用的战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战后,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战略反攻正式启动,日军不再有与盟军抗衡的实力,转为防御态势,直至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