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冲锋枪|二战日式思维,只愿造3万支新冲锋枪,痴迷肉搏战长命冲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我想到德克萨斯的油田和底特律的汽车厂时,我真的觉得我们不应该与美国开战。”五十六山本曾担忧地说。
平心而论,二战时期日军的武器设计更加精准细腻,也符合日军自身的战术特点,即不强调大范围火力覆盖,而是侧重于大范围火力覆盖。精准射击,让战斗就像“集约化耕种”一样耕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军一直以手动步枪代替半自动步枪或冲锋枪作为主战装备。
著名的38式步枪(因防尘罩俗称“38大罩”)于1905年定型,在日军服役40年,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衰相吻合。该枪秉承日本武器做工精细的传统,全长1.28米,重量3.9公斤。配备50厘米长的单刃尖刺刀,有效射程可达400米。
为了满足不同的战术需要,日军在6.5毫米“38大掩体”的基础上,研制了38式骑兵、97式狙击步枪、99式< @7. 改进的模型,例如 7mm 步枪、44 骑兵枪等。
38式枪族的共同特点是手动装弹、单发射击、易刺,但火力不强。就综合性能而言,38式不逊于英、法、德等国同类手动步枪,在初速高、射程远、弹道稳定等方面甚至更胜一筹。
尤其是97式狙击步枪,由于使用减装弹,枪口几乎没有闪光,非常适合狙击手。在惨烈的太平洋岛屿夺取事件中,美军士兵多次被日军狙击手打死,日军狙击手或猫在洞里,或躲在树上,从几百米外刺穿他们的头盔。
当然日本南部式冲锋枪,日本在自动武器方面并非没有优点。例如1940年定型的100式冲锋枪,结构简单,射击平稳,后坐力低。日本的机枪设计水平可与西方媲美——1932年制造的92式重机枪,性能可与美国马克西姆重机枪和苏联戈留诺夫重机枪媲美。
1936年生产的96式轻机枪,既保留了大正11式“曲柄”机枪轻便、射击精度高的优点,又具有ZB-26捷克轻机枪的可靠性机枪。 , 非常适合日军擅长的夜战和近战。
此外,二战期间日本舰船、战斗机和坦克的研发和设计也值得关注。比如战争后期研制的IV型坦克重30吨,装备1门75mm火炮,2挺7.7mm机枪,装甲最厚处75mm,最高速度为每小时45公里。综合性能不输美军的“谢尔曼”坦克。
上述这些武器,日军使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但很难与强大的对手抗衡。以军队为例。二战期间,日军经常被敌人的“弹雨”压制,因为其单兵火力远低于美苏。战争期间,欧美列强生产了数千万支自动枪械,而日本的百式冲锋枪产量只有3万支,微不足道。
这与日本人“小气”的岛国心态不无关系。为了节省弹药,弘扬所谓的“武士道精神”的肉搏战,日军最高司令部手握步枪,提出“冲锋枪可失一千发,但步枪可以用一颗子弹摧毁敌人”。 ,为自己的无情辩护。
然而,战争毕竟是无情和残酷的。日军虽然擅长刺杀,但对面的美苏士兵却懒得肉搏。日军“冲锋万岁”到处打人。
在重武器方面,以“战神”火炮为例日本南部式冲锋枪,日本与西方的差距不小。由于不需要机动牵引,日本大炮大多使用老式的木制或金属轮子,而不是橡胶轮胎。
日本一级师装备了大量明治时期研制的38式野战炮和41式山炮。这些“古董”比大多数日本士兵都要古老,但杀伤力却只有美国大炮的几倍。 1/2,范围不理想。难怪日军炮兵经常感叹,“最大的麻烦就是敌人的炮弹一直在飞,我们却打不到敌人”。
二战凸显了日本军工的优势和劣势。无论是古代的刀匠,还是现代的兵器设计者,日本人始终坚守着一种追求完美细节的“职业”气质,由此带来的弊端也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