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惊天动地的中华民族的一天——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50周年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雷鸣般的爆炸震撼了世界. 100多年来,被视为“东亚病夫”的软弱贫穷的中华古代民族,屹立在这片神秘的核科技高地,成为和平崛起的重要标志,影响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此后,西方列强对中国敬仰,重新评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法国总理,世界战略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载入史册。做了很多报道和说明。但是,我国第一次原子弹试验的具体时间是怎么确定的呢?有多少人参与了这次活动?他们在现场做了什么?测试前有哪些重要程序需要确保?测试成功后如何关闭测试?国内外有哪些主要反思和评价?他们对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值此50周年之际,尝试做一个全景式的介绍,供大家分享和纪念。
测试日期和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1964 年 6 月 6 日,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进行了一次原子弹全面引爆,以模拟中子试验。对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制造、试验方法和试验队伍进行综合试验。测试圆满成功,证明设计正确、制造成功、测试可靠、团队优秀。至此,原子弹的建造可以说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去国家核试验基地进行核爆试验,最终确定原子弹是否研制成功及其爆炸效果。
鉴于核武器的特殊性,涉及军事、政治和外交,核武器试验在国际上尤为敏感。何时选择我国首次核试验,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政治和战略问题。在中央专门委员会讨论中,考虑到预期的国际影响、美国的蓄意破坏和我国第二基地的建设,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早试”和“晚试”两个方案。 , 提请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讨论。
毛泽东主席从战略高度考虑,“原子弹吓人,不能用,吓人,早点引爆”。 ,对原子弹试验的时机做出了明智而果断的决定。周总理立即作出具体安排,并具体指出:“主席同意早试,任务重不轻,各方面工作要更加细致、周到、扎实做好,杜绝事故发生。”
“早试”,最早什么时间,关键要看天气情况。试验场的天气、风级和风向是确定试验时间的重要依据。自9月28日起,各参演单位已全面进入测试前的战前状态,现场气象站持续进行天气预报。以张爱萍为首的实验委员会特别关注气象学的演变。 10月9日下午,根据核试验场区天气预报,10月15日至20日期间将有符合试验条件的好天气。因此,在张爱萍、刘希尧向总理签署的书面报告中周在试验准备和正式试验日期的建议上,提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日期应选择在10月15日至20日之间。总理在10月11日给刘杰的回信中说:“我同意他们信中提到的所有安排(指张爱萍和刘希尧)。10月15日至20日,他们将决定引爆日期和时间。根据现场天气情况,到时候再决定后再通知我们。”
首相下达此指令后,多次询问现场引爆时间是否确定?但是,气象因素非常复杂。张爱萍与气象学家顾振超和天气预报员一起,昼夜反复研究天气的变化。直到14日下午6点,才提出引爆日期定在16日,随后又进一步提议将15日12:00定为16日下午3:00。总理两次批准,终于在16日12:00指示刘杰:“张、刘回到指挥所时,请与他们打个保密电话,并告诉他们,如果没有特别变动,没必要回来请示。归零(引爆)后,不管是什么情况,请立即直接电话联系我。”
第一次核试验爆炸的日期和时间是这样的,经过三个请求和批准,做出了决定。其间,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科技人员十分焦急。什么时候考试?他们白天期盼着,晚上又期盼着。这时,一个真实而有趣的故事出现了。 10月10日晚,技术员杨春章睡在帐篷里做梦。早上醒来,他告诉大家,梦中爆炸的时间已经确定,是三个“15”。当时大家都纳闷,这三个“15”是什么意思?当上级正式通报试验时间时,才恍然大悟:第一个“十五”是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第二个“十五”是10月16日,是国庆后的第15天;第三个“15”是下午3:00,也就是当天的15:00。多么巧合,多么巧合!
有多少人参与了测试站点,他们做了什么?
核武器试验的目的是评估核武器,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型科学实验项目。 5058人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来自解放军司令部、各军种、新疆军区、兰州军区、二机部、公安部、卫生部、第十院国防、军事工程院、中科院等2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二机部九所222人,组成了以他们为核心的第九行动小组,围绕核装置和核试验开展各项工作。
第九行动队由李珏担任队长,吴季林、朱光亚担任副队长,吴季林、朱光亚、王干昌、彭焕武、郭永怀、陈能宽、邓家贤、方正志、苏姚光、松贵、陈学增、吴永文、何文钊、倪芙蓉等14人组成技术委员会,是九院核试验的技术领导核心,负责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核试验。运营团队7个,团队负责人也是各专业的科技骨干。该团队还包括一些资深技术人员,他们负责从组件到整个球的组装,塔的吊装,核装置的隔热,雷管的插入和仪器。检测、高速摄影、遥控起爆、剂量检测、采样识别等任务。
他们和现场参演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起在浩瀚的戈壁滩上搭起了帐篷,头顶上变幻莫测的蓝天,脚下宽阔。在沙漠中,生活十分艰苦,保密要求极其严格,与外界隔绝。但大家都精神抖擞,精神抖擞,工作极其负责,操作细心,日日夜夜。原子弹的组装精度非常高。有人将其描述为瑞士精密手表。稍有差错,就会直接影响到原子弹的威力,甚至影响其成败。第一次核试验,没有任何经验,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是反复演练,连拧几圈螺丝都要熟透了。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严格的要求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才使得整个测试过程没有失误。
现场另一大团队是负责核武器效果试验的工作人员,包括核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和总后方、空军、海军、炮兵、工程兵、装甲兵、信号部队、防化部队、铁路部队、二炮十个核效应试验旅,以及来自农林水电、铁路、电子、电信、电力、国务院建设、食品、卫生。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各种实测手段和方法,在空中、地面和地下的各种条件下,找出核武器的破坏和销毁规律,以达到消灭敌人和保护自己的目的。在核战争中。
试验场方圆几平方公里范围内,飞机、坦克、火炮、军舰、导弹、雷达、机车、汽车、建筑、车站、人防工程等各种效应器,以及猴、狗、马、驴、兔子、老鼠和其他生物效应器正在等待测试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和核爆炸的电子脉冲的破坏性影响。核武器试验是一项接近实战的大规模综合性科学实验。我国首次核试验虽然没有过往案例,也没有实践经验,但由于试验参与者的勇气、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周到细致的工作,还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法国第一次核试验基本没有得到任何数据,美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有得到多少数据,而我国第一次核试验基本上得到了按照设计要求应该得到的所有数据。
考试当天现场工作是否紧张有序?
10月16日,按照中央批准的试验日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将于当天下午3点进行。凌晨3时30分,试验场总指挥张爱萍主持最后一次气象会商,最终决定试验场各参演单位按预定程序开工。张爱萍与副总司令刘希尧一起驱车前往各个作战点检查最后的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4点,他们到铁塔下检查原子弹的安装和雷管的准备情况。九院院长、第九作业组组长李珏在现场汇报:“原子弹塔上的安装质量符合试验技术要求,起爆系统运行正常,雷管准备工作已完成,请批准在 6:30 插入雷管。”
8,他们来到控制原子弹爆炸和测量仪器运动的主控站,检查引爆前的控制系统和操作准备情况,得知李珏已经交出了引爆钥匙到主控。作为房间指挥员的张振焕对起爆操作员进行了一些思想上的动员,以保持冷静和稳定。
11:00,他们在主控站观察到供电和通讯工作正常后,于12:00驱车前往抗化兵站——千金庄,鼓励抗化兵并派人离开反化学部队。
现场的所有参与者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工作。第九作业队的技术人员陈昌义、张守奇、叶俊道,负责给雷管插上电源,打开系统,打开电源,把探头放在爆炸中心的铁塔上,一丝不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每一道工序,并再次进行自检、互检和签字。最后,陈能宽又仔细检查了一遍。 10点30分全部工作完成,一切顺利后,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云宇,九院院长李珏,九院221分院副院长陈能宽,以及塔上的工作,他们一直在现场。小队技术人员一起撤退到塔楼,离开了爆炸中心。
在北京,在二机部部长刘杰的直接领导下,由国防科委、二机部张汉洲组成的“177”办公室,郑存佐、高建民、宋炳焕、李迎祥等5人负责与核试验场的密切接触。当天现场各项工作的重要活动和进展情况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法国总理,及时准确地向周恩来总理等中央有关领导汇报。周总理对张爱萍和现场工作的批复和批示也通过刘杰和“177”办公室传递。并传达给了张爱萍和考场“20号”办公室。正面和背面的联系是通过设置密码字的安全电话进行的。当天,考虑到在有线线路出现故障时如何确保不间断联系的问题,总理同意先与电台沟通,具体措施将由交通部立即安排。
13时30分,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张爱萍、刘希尧回到指挥所后,刘杰与张爱萍进行了一次保密通话,传达了总理的要求,即张爱萍在引爆核弹后原子弹,不管情况如何,请他立即直接与首相通电话。
同时,刘杰想:按照总理的指示,“知道这个任务的人应该不会太多。”他没有告诉副部长爆炸的时间。现在是时候告诉他们了。 这时,钱三强副部长来到了刘杰的办公室。刘杰说:“三强同志,时间定好了,今天下午三点就爆炸了。”刘杰看了看表,道:“快到了,还有几个小时。”钱三强听后,非常激动。 ,泪流满面,连连说:“好,好!”
然后,刘杰将引爆时间告诉了其他几位副部长。
您对测试成功的信心如何?
14时30分,张爱萍、刘希瑶等人进入距爆炸地点约60公里的白云港天文台。整个试验场都在等待引爆时间和试验结果。罗布泊无声无息,102米高的铁塔矗立在爆炸的中心,宛如一个钢铁巨人手握着即将爆炸的核装置。研发核装置的邓家贤、陈能宽等科技专家,紧张而兴奋地几乎屏住了呼吸,等待着试验的时间。
核试验是一项大规模的科学实验。既然是科学实验,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 12日晚,在实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上,研究了实验不成功怎么办的问题。科技专家认为,失败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在下达引爆令后,由于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引起“自燃”的早期核爆炸,从而降低爆炸当量,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另一种是只有化学炸药爆炸,不会发生核爆炸。
14日晚,总理问刘杰:“13日发来的电报,你看了吗?”刘杰回答:“我看过了,今天早上下班后看到的。”刘杰杰认为,只有化学炸药才会爆炸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多次爆轰实验中,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说明我们对聚焦技术掌握得很好。至于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引起的早期核爆炸问题,应该请专家研究的概率是多少。
15日上午,刘杰一上班,就来到了北京九院理论系。找了理论系第一副主任、理论物理学家周光钊,提前请他就铀238自发裂变产生的中子引起核爆炸的概率提供论证意见。
考虑到任务的紧迫性,周光钊建议能否与擅长中子理论的物理学家黄祖恰和数学家秦元勋共同完成。刘杰答应了。当天晚上,周光钊兴奋地来到刘杰的办公室,汇报了他们的研究和测算结果,并郑重提交了一份由他们三人共同签署的研究报告:“估计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测试成功的概率在99%以上。”
刘杰当晚亲自将周光照等三人的报告送交丞相。问刘杰:“你对我们核试验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刘杰回答:“总理,我估计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直截了当;第二种是马虎;第三种是彻底失败。按照目前的情况,第一种可能性最大。”周总理满意地点点头,但还是对刘杰说:“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听起来,国内一片欢欣鼓舞,国外是怎么报道和评论的?
16日下午3点,与主控室1号指挥官0、9、8、@倒计时>7、6、5、4、3、2、1宣布,随着引爆的命令,心脏区域爆发出强烈的爆炸声。一闪之后,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随后巨大的火球化作蘑菇云冲天而起,冲击波如同铺天盖地的大海一般冲向效果区域。聚集在爆炸点60公里外的观察点的人顿时爆发出欢呼声,跳了起来。所有的参与者都非常激动,泪流满面。负责对放射性烟雾进行采样的空军飞机迅速起飞,负责探测地面效应的防化部队立即赶往爆炸效应的前线,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火炮、工程、铁路、装甲、信号等各效果试验组也动员起来,进行了深入研究。
原子弹爆炸了。是否是核爆炸,需要科学的确认和鉴定。毛泽东主席三度提出,要查明是否真的有核爆炸,要说服外国人。试验基地的科技专家根据现场观察和采集的实测数据,提出了确定确实是核爆炸的六大理由:(1)爆炸后,烟云上升至8~9公里的高度;(2)空中剂量侦察和地面剂量测量证实,烟云的放射性剂量和地面放射性剂量都相当大;(3)爆炸后,塔已经完全消失了;(4)火球的发光时间超过3秒;(5)在距离塔中心23公里处记录了冲击波的超压数据爆炸,距离爆炸中心 500 米处的部分金属测量探头被破坏;(6)从蘑菇状烟雾云的外观来看,与一般文献报道的原子弹爆炸具有相同的外观。
此时,毛主席同意正式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3000多名表演者,毛主席问周总理向大家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顿时,全场爆发出欢呼声和欢呼声。周总理幽默地告诫大家:“同志们,大家可以欢呼鼓掌,但一定要小心,不要让地板塌陷。”请大家暂时保密几个小时,等到电台没播完,不要随便散播。
然后,我从日本东京得到消息,中国可能在其西部地区引爆了一颗原子弹。我还听了美国关于中国原子弹爆炸的广播。经毛主席同意,周总理决定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晚23:00播出新华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闻公报》和《人民日报》刊登了红字“号外”。消息传遍全国各地和华侨华人,顿时引起一片欢腾。许多人不自觉地聚集在广场和街道上唱歌、跳舞和拥抱。 ,欢呼原子弹成功的伟大胜利!美籍美国著名记者赵浩生激情澎湃地写道:“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传到海外时,中国人的惊讶和自豪感难以言表。在海外华人眼中,蘑菇般的爆炸是中华民族精神之花,报纸播报的消息是用彩笔写在天上的万金家书。”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成功也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头条新闻。各国新闻媒体以最抢眼的版面、最快的速度传播,政要、学界科技专家、舆论界评论员、社会大众纷纷发表意见和评论。非洲和拉美国家普遍表示祝贺、欢迎和支持,认为中国的核武器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世界和平更加强大和安全,深受鼓舞。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中国拥有核武器是“世界历史上的不幸”,是对他们的挑衅。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中国成功的铁的事实。
美国约翰逊总统取消了他的周末计划,在我成功进行核试验后不到三个小时,就急忙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强调我爆炸的是一个粗制滥造的核装置,不要高估它的军事意义,自由世界的核力量更大,试图平息一些盟友引起的恐慌。然而,第三天,当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分析我正在引爆一个 HEU-235 核装置,采用向心内爆方法时,技术水平比他们最初估计的要高得多。结果,约翰逊中断了他在俄亥俄州的竞选活动,赶回华盛顿,在那里召集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与国务卿腊斯克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进行了长时间会谈,并于 2018 年 2 月 11 日晚上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 18 日。第二次爆炸并非意外。”他改变了语气,强调中国核爆炸是一个严重的事实,美国“不应掉以轻心”,美国政府“永远也永远不会忽视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