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蓝天
纵观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发展史,王昂是一个闪耀的名字。可见,他试飞或担任领军人物的定型飞机有20余种,为我国航空研究、制造、试飞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8年,上海青年王昂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这时候,他本可以有多种选择,但王昂决定:成为一名飞行员,余生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而奋斗。这一承诺塑造了他的生活。
带着背包和手风琴,他来到了荒凉的渭北。为保密起见,新成立的新中国前沿试飞机构大门上挂着的数字是:国防部第六研究所。这就是后来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所。小时候在上海长大的王昂来到燕良,住在他打基地的房子里。
作为一名试飞员,勇敢是必须的,但仅有勇敢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控制风险的敏感度、沉着冷静、坚持不懈的性格,以及完整、充分的知识结构。
在为期8年的歼8设计定型试飞中,共试飞了280架次、185小时。试飞失败率高,如飞机起飞后机身伞舱、设备舱起火,或发动机意外停机。这些问题都是王昂遇到的。
现场试飞的人还清楚地记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飞机在空中冒着烟,机长大声喊道:跳伞!然而,飞行员并没有跳起来。飞机开始下降,冒着浓浓的黑烟。飞机还在地面上,尾翼冒出黑烟,火光冲天,后机身在跑道上被烧毁。王昂及时紧急刹车,飞机在最后一刻停在了跑道尽头。
“我根本没想过跳伞,”王昂说。“这架飞机是独生子女,就是这么一架飞机,如果我跳伞,我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后来对歼8后机身的通风隔热也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J-8战斗机现在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
J-6战斗机是第一代国产喷气式战斗机。在歼6性能定型试飞的关键阶段,飞机的“俯仰和摆动”问题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一天,王昂驾驶歼6飞机进行“飞机性能”试飞。在做了半滚倒转并退出俯冲后,他拉起并转身上升。
机器的机头半翘着,窗外蔚蓝的天空中,一朵白云从窗外掠过。突然,飞机在加力过程中产生了剧烈的俯仰和侧倾。剧烈的晃动中,座椅上的安全带断裂,王昂的身体反复弹跳,头部与驾驶舱罩反复碰撞,额头的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随着摆动频率的增加,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的牙齿咬住了他的内颊。身体,尤其是头部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失去知觉。意识牢牢抓住转向柱,踩下油门,抬高高度,进行了一系列应急措施。
飞机继续下沉,大片云朵从窗外飞过,他已经可以看到他翅膀下的群山峰峦。
情况越来越紧急飞豹战斗机故障律高,驾驶舱内的弹射救生手柄近在咫尺。他只需要用手拉或握住它,1到2秒内就能安全脱身,但他没有这么做。这架歼6是我国第一架进行试飞的飞机。多年来凝聚着数十万飞行员的希望。
王昂连忙调整姿势,将飞机晃动间隙中的液控开关合上,转为电控。改成电控后,飞机反应迟缓,操控难度加大。已经受伤的王昂,每一次的控制动作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飞机的俯仰和摇摆停止了,他终于将飞机飞回了机场。
当地勤人员打开变形的驾驶舱盖板时,脸颊肿胀飞豹战斗机故障律高,眼睛渗出鲜血的王昂平静地说:检查操纵。一缕鲜血顺着他的嘴角流了下来。
经地面人员检查,发现整个副翼被撕裂,翼尖受损,飞机永久变形。金属机身还是这个样子,更别提机舱里的血肉了。王昂承受了多少痛苦和折磨,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提起过。当时,他的家就在试飞学院。父亲视力不好,母亲瘫痪,孩子年幼,妻子不得不上班。所以每次飞行后,他都会骑自行车赶回家帮忙做一些家务,然后连夜回到试飞员宿舍。那天晚上,王昂像往常一样回家了。他特意换上一件厚厚的长袖衬衫,把头上的纱布脱掉,戴上帽子。
晚上,王昂和孩子们有说有笑,隔着门和家长们大声交谈。他的妻子傅希君知道,她的丈夫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安慰他的家人。
王昂的安全着陆,不仅救了飞机,也为改进歼6的控制系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几天后,故障识别结果出来了:飞机杠杆臂调节器故障。
作为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无数飞行员驾驶过歼6,但很少有年轻飞行员知道,看起来并不特别的飞机操纵杆,是由一名冒着生命危险的试飞员测试的。1980年1月3日,中央军委授予空军试飞总队两名副团长华军、王昂“科学试飞英雄”荣誉称号,并授予一等英雄勋章。
1980年代,新型战斗轰炸机JH-7提上日程,代号为Project 70。作为JH-7机型的首席执行官,王昂为这款新型飞机的研制和试飞倾注了全部精力. 今年,JH-7进行了首飞。第二年进入定型试飞。
JH-7飞机的研制成功,结束了我国只有战斗机和轰炸机而没有战斗轰炸机的历史。1999年,JH-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飞行员给这架造型优美、造型独特的飞机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飞豹。
也就是今年10月,“飞豹”参加了国庆50周年阅兵的空分。这一天,身在北京的王昂早早的站在阳台上,想亲眼看那熟悉的战鹰飞掠而过。早上十点,伴随着轰鸣声和欢呼声,一大群飞机飞了过来。当他一眼看到那位武者熟悉的英姿,眼中顿时涌出泪水。
在艰巨的新机研制和定型试飞工作的同时,王昂具有更多的前瞻性思维。强大的航空工业是支撑国家和军队的重要生命线。因此,对位于“宝塔”顶端的试飞平台和试飞员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都会有很大的不同。王昂开始建设试飞条件和试飞员队伍,建设发动机空气试验台,准备建设试飞员学院,为航空业培养一批阶梯试飞员。
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国家有关部门和空军前后四次联合选拔试飞苗。他亲自上讲台,为这些年轻的新试飞员授课。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通过王昂等人的共同努力,这些试飞员的训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不少人在随后的科研和试飞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6年,国家重大专项新歼10项目获批。这就是震惊世界航空业的歼10飞机。王昂再次被任命为新斗士的首席执行官。项目如火如荼时,由于体制改革,航天航天二部并入航天工业部,王昂的工作面临重大抉择。他本可以选择其他更高的职位,但他对相关领导说:“我还是想继续从事我的航空事业。” 他离不开飞机,他毕生的梦想就在飞翔的翅膀上。
上级同意了。王昂出任总工程师,以同样的初心继续坚守航空事业。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从立项到首飞成功,历时13年。
第一次飞行的那天,天气不好,现场的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在留空的18分钟内,试飞员雷强不仅完成了所有规定的动作,还自豪地绕道飞行。他想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中国航空人的精神。
机场沸腾了。总设计师宋文聪激动得当场哭了,王昂也情绪激动。他上前,紧紧地抱住了宋文从。王昂个子不高,将宋华白先生的头抱在胸前。那一刻,他们心中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对于歼10的公开亮相,西方媒体称:这一天,全世界的眼睛都睁大了。
J-10项目是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壮举。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三代战斗机。王昂参与、指导和领导了从项目设计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国外同类型飞机在试飞过程中的重大事故率100%,而歼10在六年试飞中从未发生过重大人机事故,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航空。10号项目再次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05年9月,王昂获得首届航天桂冠奖终身成就奖。这是航空工业系统的最高荣誉奖。
随着中国航空工业体制的调整,王昂担任中国第一航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在三代机研制阶段,王昂开始构想能够满足三代战机训练要求并承担一定作战任务的新一代教练机。新教练机名为Teaching 9,图像名称为:山鹰。
在首飞前的关键阶段,王昂带着一众专家和试飞工程师前来。他已经 60 多岁了,他日夜与小伙子们一起工作。
首航圆满成功,当天数万人的机场一片欢腾。可晚上的庆功宴上,人们却找不到王昂,他已经悄悄离开了。车子穿过寂静的夜色,他靠在车窗上睡着了。在他的心中,鲜花和绶带并不重要,甚至荣誉勋章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次飞行是成功的。
焦9的成功具有特殊的意义。之后,他强烈建议研制改进型“海山鹰”,这对航母飞行员登陆训练的训练起到了决定性和重要的作用。
几十年来,一名飞机总设计师走进了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的殿堂,一个科研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个青年才俊从平凡的科研中成长起来。研究人员。当他们担任总工程师或首席职位时,人们不会忘记,在他们身后,有一个人给予他们最真实、最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2018年4月28日,王昂作为英雄航空人的代表,登上央视舞台,再次与全国人民见面。83岁高龄的他有些踉踉跄跄,膝盖因多年飞行的冲击而严重受损,尤其是在飞行重载科目时。但他玩的时候,还是坚持要把平时拄着的拐杖扔掉。当大飞机从屏幕上飞过时,白发苍苍的他抬起颤抖的双手,向他一生挚爱的天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