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洪灾已致德国160人遇难 默克尔:破坏无法形容

欧洲中西部地区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尚未完全消退。据法新社报道,截至当地时间18日深夜,已有超过190人在洪灾中遇难,其中德国至少160人遇难、比利时31人丧生。

德国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受灾最为严重,目前已有至少112人死亡。随着搜救行动继续,预计伤亡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

德国洪灾造成至少160人遇难

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在视察灾区时表示,这场洪灾非常可怕,造成的破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位于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是最新遭遇洪灾侵袭的地区,从当地时间17日晚开始的强降雨导致当地河水水位上涨、洪水泛滥,很多居民被迫撤离。一夜过后,18日,在巴伐利亚州贝希特斯加登和舍瑙等地,不少道路被冲毁,还有的道路、房屋以及汽车被埋在了厚厚的淤泥和碎石下。

当地居民:消防部门通知我们离开家中,那一刻感觉真的很糟糕。我们撤离之后只能站在那儿想“如果情况更加恶化该怎么办”“我们能去哪儿”。

18日,在洪峰过后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萨克森州,消防部门和劫后余生的居民们都在忙于清理淤泥碎石,修整损毁的路面,清理被毁的汽车等。

当天,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了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舒尔德镇,默克尔说,受灾的严重程度让她感到震惊。

德国总理 默克尔:灾区的景象很可怕,造成的破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默克尔表示,德国联邦政府将迅速采取行动,与州政府、地区政府一起帮助民众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但她也承认,灾后重建的过程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总台记者探访重灾区阿尔韦勒

目前,阿尔韦勒的洪水已经退去,总台记者在当地探访时看到,惊魂未定的居民还要面对如山的垃圾和淤泥,重建之路坎坷艰难。

约格·劳厄是阿尔韦勒的老住户,记者见到他时,他的朋友给他送来饮用水和电池。一身泥泞的劳厄向记者讲述了洪水来临时的惊魂一刻。

当地居民 约格·劳厄:我在深夜11时左右醒来,一下床就踩进了大概20厘米深的水里。我先抱起妻子走到门口,此时水就已经涨到膝盖的位置了,然后我又回屋里取了一些资料,这时水已经到大腿的位置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根本无法想象水涨起来有多快。

劳厄说,他的一些邻居不幸遇难,能够活下来他很庆幸。但家中已经面目全非,他和家人只能暂住在楼上的邻居家,不知道之后生活该怎么办。现在,他正忙着清理着屋子里20厘米厚的淤泥,已经几天没有吃到热的食物、洗热水澡了。他也不指望能够得到保险公司赔偿,因为很多公司都破产了。一些刚刚因为疫情好转而在几周前重新营业的公司,又因为洪灾完全被摧毁。

2015年从叙利亚来到德国的科米丹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作为一名理发师,他的店面在洪灾中被毁,这让他对未来忧心忡忡,看不到希望。

德国阿尔韦勒地区居民 科米丹: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有四个很小的孩子,这真的是一场灾难。 没人告诉我重建需要多久,有可能需要一年或两年的时间,我们现在没有工作了,如何重建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重灾区洪灾前后卫星图片对比

△阿尔韦勒地区舒尔德镇7月1日的卫星图片

△18日小镇被洪水淹没后的卫星图片,这座位于阿尔河畔的小镇上大批建筑被洪水冲垮

新闻观察:致命洪水过后 预警系统遭质疑

此次德国洪灾已造成至少160人死亡,有关“德国灾害天气预警系统是否未能保证人们安全”的质疑越来越多。

据法新社报道,尽管德国气象部门上周预测德国西部将迎来暴雨、山洪,但许多居民表示,迅速上涨的水位摧毁了道路、桥梁和房屋,让他们措手不及。

在德国联邦体制下,全国各州与民防和消防部门协调,各自组织对洪水警报的响应。许多地方政府使用警报器、扩音器或广播和电视公告来警告当地居民有严重危险或发布疏散命令。还有一些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让用户及时了解所在地区的极端天气情况。

但是,德国《图片报》18日的报道批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这两个在本次洪灾中饱受打击的州未能及早采取行动。报道指出,这两个州很多地方的警报器都很安静,极少发布警报。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4日晚上,阿尔河河水暴涨,造成了严重破坏。当地居民说,他们之前听到天气预报说会有暴雨,但没有人能想象会下这么大的雨,导致这么严重的洪灾,等到他们看到具体的警报时已经太晚了,家里的水位迅速上升到2.5米,什么防范措施都无济于事了。

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州长德雷尔18日在当地调查灾情时,依然坚称当地社区已经注意到了灾害天气警报,并已经全部启动了防洪系统,在某些地区还设置了警报器。但她也承认,灾区断电和通讯中断使联系到每个人的努力变得很艰难。

德国城镇协会主席兰茨贝格呼吁对“灾害天气早期预警系统”进行彻底改革。他说,人们认为这只是一场大雨,这轮暴雨洪灾如此巨大的规模并没有被清楚地传达出来。他还表示,警报器系统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这样即使停电,人们也能收到信息。

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安雅·卡利切克说,德国必须为应对自然灾害做更全面的准备——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预计会越来越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