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新媒体专电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月20日刊登题为《研究显示,鱼类每年在海洋中产生16.5亿吨碳,有助于调节水中的碳含量》的报道,报道指出,气候变化、污染和商业捕捞可能会打破微妙的平衡,扰乱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努力。全文摘编如下:
一项新研究显示,每年鱼类排放粪便、呼吸排气及其他排泄产生的碳超过10亿吨。
这占海洋含碳总量的15%以上。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汇,也就是二氧化碳吸收器。
研究人员称,这使得鱼类成为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调节水面上下的碳含量。
但气候变化、污染和商业捕捞可能会打破微妙的平衡,扰乱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努力。
此前的研究表明,磷虾和浮游动物有助于封存来自水面的碳,但专家们刚刚开始探索鱼类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科学家对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关于鱼类排泄物的研究进行了整合分析。他们估计,我们的鱼类伙伴对碳通量的影响可能与浮游动物差不多。
他们估算出,鱼类排放粪便、呼吸排气和其他排泄产生的碳占海洋深处汇集碳总量的近16%。这相当于每年约16.5亿吨。
海洋收集的二氧化碳被名为浮游藻类的海藻吸收。它可以停留在水面上,被消耗或被动地沉入海洋深处,在那里可以被栖息在海底的生物利用。
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碳、沉降至洋底并被分解,这被称为生物碳泵。
拉特格斯海洋观测领导中心的海洋生物学家、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格蕾丝·萨巴说:“沉入阳光照射水面以下的碳被截存在海洋中达成百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取决于输出有机碳的深度和位置。”
这一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湖沼学与海洋学》双月刊上。
萨巴说,这一过程“起到了平衡二氧化碳来源的作用”。
科学家们说,他们的报告首次评估了鱼类对碳通量的影响。碳通量是指大气、陆地、海洋和生物之间的碳交换量。
萨巴说:“阳光能照射到的海域深达约650英尺(1英尺约合0.3米),在这一海域鱼类产生的碳包括粪便颗粒、无机碳颗粒(碳酸钙矿物)、被溶解的有机碳以及被呼出的二氧化碳。”
澳大利亚科学预警网站报告称,在一天之内,“鱼的长条形排泄物可能会沉降或者被带到水下数千英尺的地方,而且这些排泄物不可思议地能够抵抗水中的分解”。
萨巴说,他们的估算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需要展开研究,以弄清气候变化和商业捕捞如何影响鱼类在碳通量中的作用。
萨巴说:“由于我们试图减少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估算不同动植物捕集和封存的碳量非常重要。”
参与这项研究的海洋生态学家克莱夫·特鲁曼补充说,封存碳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可能会逆转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
他还说:“同样,保护这些天然的碳捕集和封存大军能够维持我们星球的自我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