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光影留存的岁月静好
■周明磊 刘志兵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袁长立
李淑范与孩子的合影。照片由孙克飞提供
11月15日,笔者来到辽宁省军区兴城干休所92岁抗美援朝老兵李淑范的家中。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墙上一张黑白老照片上,我们的采访就从这张老照片开始。
照片中,李淑范抱着婴儿笑得格外灿烂。它的拍摄时间是1953年7月17日。那天中午吃完饭,看见天气不错,李淑范就请师部新闻干事在医疗队的院子里,为自己和孩子拍了这张照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淑范的丈夫顾延邦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16军46师副师长。1952年12月,得知前方急需医护人员,李淑范抱着出生仅11个月的孩子入朝,任46师医政科医政干事。
几十年过去了,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李淑范就会想起那场战斗的前前后后。那天晚上,李淑范所在部队受命向三八线中部的527.7以南无名高地发起攻击。20时许,李淑范突然接到通知,让她跟随担架队参加战斗,参与救治伤员并统计部队伤亡情况。
战斗打响后,九连官兵在连长田金志、指导员王留锁的率领下,全力冲向高地南侧。
李淑范跟随担架队在一个野沼附近掩蔽起来。突然听到嗖嗖声,大家迅速卧倒,敌人的子弹从身边飞过。过了一会儿,李淑范爬起来清点人数,所幸担架队没有一人伤亡。他们急速向前方冲去,将阵地上5名伤员抬上担架,转移到安全地带。
一排第一时间包围了敌连部后,编成两个战斗小组冲向主堡,并接连消灭了堡内20多个敌人。至22时50分,我军终于攻下南侧高地。李淑范和其他担架队队员趁机冲向阵地,将另外的4名伤员抬上担架。随后,他们将9名伤员迅速向后方转移。
就在此时,从东北侧攻击的二排突入敌阵后,随即兵分两路发起攻势:五班沿左面堑壕向南发展,连端两个地堡后,截断了北峰东侧通往东面敌营主阵地的交通壕,七、八两个班沿着东北山脊向上攻击。
紧跟着,从西北发起攻击的三排,同样兵分两路冲向北峰山顶,并快速将西北侧的敌堡炸毁。
这时,李淑范和担架队队员们已将伤员转移到一条小河边。两名队员先下水走到对岸,准备接应担架。紧接着,李淑范和其余的担架队队员排成两排,将担架托起,在河中一步一步向前移动,最终将担架送到了岸边。岸上接应的两个人拉,河里的人向上推,伤员终于被安全送上了岸。
二排和三排包围北峰大碉堡后,几次对其进行爆破均未成功。连长和指导员组织七班和九班在火力掩护下,连续4次从不同方向同时爆破,终于将这个大碉堡炸毁。
23时30分左右,李淑范和担架队队员到达师部医疗队。她协助医务人员安顿好伤员并向师部报告这次反击战中我方部队伤亡情况后,便回到宿舍照顾孩子。此时,孩子已进入了梦乡,一呼一吸间,稚嫩的脸上绽放出甜美的微笑。这一笑,仿佛是在迎接妈妈胜利归来。
这场战斗中,九连歼灭美二师三十八团H连以及增援的K连,荣立集体三等功。
老人讲述完毕,望向窗外,正值孩子们放学时间,马路边一片欢声笑语,而屋子一片宁静,唯有时钟滴嗒滴嗒的声音,让人深深感到岁月静好。墙上的那张老照片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战场故事:为了祖国的花朵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日的安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