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月亮!等我,地球!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目击记
■解放军报记者 高立英 安普忠 通讯员 黄国畅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本报记者王卫东摄
2020年11月24日凌晨,目光和镜头共同聚焦在中国探月新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月亮湾畔,夜幕四合,一轮半月躲在云后,只待这一刻的到来。
发射架上,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怀抱嫦娥五号探测器蓄势待发。火箭顶部“中国探月”四个大字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格外醒目。
你好,月亮!
发射架3公里外的测发大厅内,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在各席位紧张忙碌。今夜,滨海沙滩上,荧屏内外,网上网下,人们为嫦娥五号送上最热烈的祝愿:“长征五号托举嫦娥五号,奔月而去,满载而归,十全十美!”
紧紧锁定测发大厅显示屏的目光中,有一双期望的眼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部副部长李本琪,曾担任嫦娥一号发射任务01指挥员。13年前,正是他在西昌发射场向月亮发出第一声问候。
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自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嫦娥”四姐妹已顺利完成前两步。在中国探月工程标志上,有两个小脚印,印在一轮圆月之上。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中,中国航天人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极其不易!
指控大楼上,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杨孟飞,深情眺望海天之间。对杨孟飞和他带领的科技团队来说,嫦娥五号是最心爱的“女儿”。10年来,为了嫦娥五号,不知有多少个像今天这样的夜晚,他们披星戴月,倾力攻关。
等我,地球!
面对即将“远嫁”的嫦娥“五姑娘”,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有着更多期待:嫦娥五号任务有望创造5个“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听到口令后,测发大厅内年轻的“金手指”——80后工程师尹景波进入读秒状态。“5、4、3、2、1,点火!”4时30分,喷薄而出的烈焰照亮夜空,撼天动地的轰鸣声响彻海天。
这一刻,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心中倍感自豪。嫦娥五号顺利飞天,离不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有力托举。将嫦娥五号探测器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后,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与嫦娥五号“挥手揖别”。
“嫦娥五号任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5时45分,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张学宇郑重宣布。
完成38万公里的跋涉后,嫦娥五号将在月球表面落下一个崭新的脚印,完成一系列实验并采集月壤后,再返回地球。
这一天,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等了很久。
未来可期。怀着梦想走来,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以后,我们要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中国航天的未来是宏伟的!” 85岁的欧阳自远充满信心。
你好,月亮!期待嫦娥五号从月球“满载而归”。
等我,地球!跨越星辰大海,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报文昌1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