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肖金光与毛泽东在中南海。
如果你想买船,你必须自己造船
就职大会后不久,肖金光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了三年海军建设计划,并提出去苏联视察工作。毛主席说:“很有必要,要尽快出访。”肖金光也提议道:“主席,苏联顾问告诉我们,装备问题海军部和国防部不能决定,斯大林同志要做出决定,我们自己商量。我是不怕。”毛泽东会意地点点头。
1951年11月,肖金光带着《海军建设三年计划》赴苏联与苏联海军负责人讨论。此事谈妥后,周恩来立即为毛泽东起草了一份给斯大林的电报。
菲利波夫同志(斯大林代号):
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国际形势,为了建设海军,我们迫切需要苏联的以下装备:鱼雷艇、鱼雷、装甲舰、猎潜、扫雷装备、海军要塞枪和战斗机鱼雷飞机。为此,我提议派中国海军司令员肖金光、参谋长罗顺初、顾问顾继民到莫斯科与苏联海军商谈我海军的建设和所需装备的订购。
苏方基本同意了中国海军的订货要求。一年多后刘将军参观美国航空母舰照片,肖金光率团再次访问苏联,解决设备订购问题。在一个美好的时刻,1953 年 3 月 5 日,斯大林去世了。这会影响协议的履行吗?萧金光心中微微一鼓。果真如他所料,3月12日,罗顺初给肖金光发来电报,称新上任的马林科夫等人甚至不知道此前中苏签订的订货协议,多次会谈都表示,很难满足中国海军提出的订货要求。肖金光给罗顺初回了一封长电:“尽全力争取现成品和半成品,就算用了,只要还有战斗能力和教育功能,都比不上。”什么都没有……日本和台湾在拿美国的经验。老东西会加强武器,挡住我的攻击。还有,要知道苏联现在不能给我们很多新东西,他们永远不会给我们他们最新和最秘密的事情。”
1953年6月4日,中苏两国签署了《关于向中国提供舰艇建造和技术援助的协定》。肖金光计算并最终确定舰船数量为1952年订单计划的1艘。 /3,驱逐舰被砍成两半,飞机只有原计划的1/6。
肖金光早就意识到,要从国外买船,光靠这个是行不通的。早在1950年,他就向总参谋部写了一份报告,要求“建造几艘小型巡逻艇”。报告很快得到军委批准,海军党委将任务交给华东军区海军,交给江南造船厂。 1951年3月,第一艘巡逻舰完工并进行海试。结果,它一下水,就在离开港口前翻了个身。排查原因,发现设计主要因素偏小,船体稳定性系数不够。结果第二艘船加装了6吨压载铁,重新进行海试,海试成功。当年8月,青岛造船厂还建造了一艘43吨级的巡逻艇,试航成功。肖金光参加试航仪式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召集现场参与设计建造的骨干人员握手:“这些船虽然小,速度不快,但我们建,解决了我们的问题,有小就有大,有慢就有快……” 肖金光带领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海军:创办第一所海军学校——大连海军学校;组建第一快艇部队、第一海军航空兵部队、第一潜艇部队、第一驱逐舰旅;组建了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长江轮船,与水手们在船上住了三天三夜。临行前,他题词:“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必须建设强大的海军。”后来,他在考察洛阳、南昌等四艘船时,写下了同样的铭文。同一个题字五遍,毛泽东生平绝无仅有。 1957年8月4日上午,周恩来总理代表毛泽东主席到青岛视察人民海军。海军首次在海上举行阅兵式。共出动驱逐舰、潜艇、猎潜舰等各类舰艇39艘,轰炸机、侦察机、水上飞机等各类飞机42架……保卫海防、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祝贺你们! “同志们好!” “您好,首相!”声音响彻大海和天空。直到晚年,萧金光对这一幕记忆深刻。 “这次阅兵也标志着,经过不到八年的建设,人民海军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一支军队。”肖博英说。
“中国要有自己的航母”
1950年代中期,肖金光看到美国将黄貂鱼(红音)、海狼号等多艘攻击核潜艇编入军队的报道,就知道这将是一种新型的核潜艇。为海军赢得未来的装备。 1958年3月,他向军委郑重建议:“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努力把重点放在原子动力大型潜艇(核潜艇)的试造任务上”。在职元帅聂荣臻负责领导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1959年国庆前后,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向他提出,希望苏联帮助我们研制核潜艇。然而,赫鲁晓夫却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做不到!苏联海军有这种战略武器,也能保卫你的祖国。”然后,他宣布准备撤出援助中国的苏联。专家。毛泽东平静地回答:“专家是否撤退是你的事,我们会努力研制核潜艇。”过了一阵子,海军和院校里出现了一句话——“毛泽东说:核潜艇,一万年,我也要做。”
1961年6月,肖金光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以海军研究部为主体的海军研究所和核动力研究室。很快,由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保证原子弹等一些急需装备的研制,核潜艇项目被暂时拆除。直到三年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宣布将恢复并加快发展核潜艇。 1970年7月18日,我国核潜艇核动力陆上模拟反应堆试验启动。 1970年8月28日,在北京西郊海军机关指挥中心,肖金光得知试验成功后,迅速拿起电话,询问详情,并感谢参加的专家、官兵。在测试中。
1980年,肖金光卸任人民海军司令员,是世界海军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 1987年,肖金光84岁。由于癌症的痛苦,他经常住院。今年3月的一天,报纸和各大电视媒体同时报道了一则消息:一位总参谋长和外宾在谈及中国海军建设时说,中国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中国不需要也不计划建造航母。 听到这个消息,肖金光轻声道:“中国不需要造航母?”他当时的秘书回忆说:“他在我看来刘将军参观美国航空母舰照片,对自己说:‘这个问题需要研究,我不知道刘司令在做什么?想想,在我的印象中,他主张航母。’ "
第二天晚上,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来到肖金光的住处,两人跪着说话。肖金光表示关切:我国的海军战略是海防战略,是区域预防战略,符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一贯倡导的积极防御战略。毛主席说,海防就是“歼敌自保”。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永远不称霸。但需要明确的是,近海防御实际上是以近海作业为主,中远海上作业绝非没有必要。事实上,简单的海上作业无法保卫海上。刘华清也很清楚,主动防御当然包括战略撤退中的进攻。没有航空母舰,就不可能进行中远程作战。
这次谈话后不久,刘华清向中央军委汇报了他发展航母的设想。肖金光当年在《海军杂志》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航母”。两代指挥官的一举一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航母热潮。海军政治部编辑研究室原主任吴殿庆说,当时,“参赞处和海军新闻处收到了好几个孩子的捐款,支持我海军购买航母。有也是在存钱罐里寄钱的孩子,很感人。” .
在肖博英心中,肖金光不仅是他的父亲,“他也是不愧为人民海军之父”。 1989年4月16日,东海一片寂静,合肥号驱逐舰缓缓驶入,肖金光的骨灰撒入大海。这也是肖金光的遗愿:“1949年底,毛主席告诉我要建设强大的海军,我在海军服役30年,到毛主席去世已经十多年了,海军还是不强,我在海军的时候,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解放台湾,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个任务被取消了,以后我的骨灰撒在东海.在祖国的怀抱里。”
后记
在此次采访中,《环球人物》记者还见到了肖金光的孙女肖玉清。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萧芷晴对爷爷的爱记得很清楚。
肖金光曾给她写过一句话——“好好学习,为国争光”。今天,她把这封信装裱起来放在办公室里,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 “爷爷要我先做好自己,再为社会做贡献。”萧芷晴在大学毕业后的一次搬家中,第一次看到了爷爷留下的铭文。 “我从小就听父亲讲过很多革命故事,但我爷爷在的时候我还很小,我不知道他竟然给我写了这些话。” “当时因为年纪大了,眼睛看不太清楚,所以后期的铭文一般都是书记写的。但这个铭文对我来说,是我爷爷写的铭文和铭文,而且我非常珍惜。”在这些有力的字迹中,萧芷晴感受到了爷爷给她的感觉。灵感、期待和深情寄予厚望。
在萧芷晴的记忆中,爷爷的长相一清二楚。她记得祖父每天站在阳光房里写字的身影。 “他认真写作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革命的后裔,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这是当代人对历史的尊重和钦佩。”萧芷晴说道。 (王媛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绕影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