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中的导弹预警卫星(地球同步和大椭圆轨道导弹预警卫星、预警机、远程陆基或舰载预警雷达)当来袭弹道导弹起飞并通过时稠密的大气层或预警机上的红外探测器探测导弹火箭发动机的火焰并跟踪其红外能量直到熄火。经过60~90秒的监测,即可确定发射位置或水面坐标。当导弹穿过电离层时,火焰会对电离层造成干扰,这是一种由预警卫星监测的物理现象,以进一步验证目标。美国第三代地球同步轨道反导预警卫星上的红外望远镜可以探测到5~60秒发射的导弹火焰,将为反导系统提供4~6次的战斗时间秒。 2006年部署的天基红外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可在10~20秒内将预警信息传送至地基反导系统。预警卫星发现导弹已起飞后,通过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BM/C3)系统,并向远程地基预警雷达指示目标,预警雷达的监视器自动显示导弹火焰的红外图像及其活动段从卫星上的移动,并开始搜索和跟踪导弹预警雷达数据处理系统估计来袭目标数量、瞬时运动参数和属性、目标弹道初步测量、返回大气层时间、弹头着陆时间、落点、弹道和拦截导弹的起飞时间,以及拦截导弹发射所需的数据等。同时,预警系统持续监测星历s 和衰减周期根据 消除卫星、再入卫星、陨石和极光等空间目标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预警系统的误报概率导弹是怎么控制方向的,减少预警系统的目标体积。
部署在防空边疆区的远程地基跟踪雷达,可以根据预警雷达传来的目标数据,随时拦截跟踪目标导弹是怎么控制方向的,识别弹头或假目标(气球诱饵) 、自由飞行段突防设备、进入机壳产生的再破片子弹药等),利用雷达波中的幅度、相位、频谱和极化等特征信号来识别目标形状和表面的物理参数层,评估目标的威胁等级,并将主动段跟踪数据和目标特征数据通过BM/C3系统快速传输到指挥中心,为地基反导系统提供更大的作战空间。
指挥中心协调处理不同预警探测器提供的目标飞行轨迹数据,根据弹头类型、着陆时间、战区防御阵地部署、特点等因素,提出最佳作战方案的拦截武器。制定火力分布方案,将目标威胁和评估数据及时传输至选定防区反导发射位置的跟踪制导雷达,下达发射命令。
反弹道导弹
在拦截导弹起飞前,跟踪和制导雷达监视、搜索、拦截潜在目标、进行跟踪、计算目标轨迹、识别诱饵中的真正弹头。一枚或多枚拦截导弹发射后,按照惯性制导飞行,制导雷达不断对其进行跟踪引导,从而将获取和更新的目标弹道和特征数据传输给拦截导弹,同时,将跟踪数据发送到指挥中心。
导弹预警卫星或预警机系统跟踪来袭导弹的整个轨迹,并通过BM/C3系统将估计的轨迹数据传送给拦截导弹,使其能够准确拦截弹道导弹。高速飞行中途。
指挥中心整合来袭弹头和拦截导弹的飞行运动参数,准确计算弹头弹道参数、命中点、拦截弹道和拦截点,及时向拦截导弹发送目标数据和修正通过拦截导弹在飞行中的通信系统的方式控制命令拦截导弹的轨迹和目标数据(可以进行多次修正)。
制导雷达对拦截导弹进行中段跟踪和制导。当拦截导弹捕获目标时,助推火箭与杀伤弹头分离。当来袭弹头进入外层大气杀伤范围时,制导雷达在指挥中心指挥下发出杀伤拦截指令,拦截导弹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速度接近目标。
机载探测传感器(主动导引头)对目标实施自由寻导,根据目标飞行轨迹参数,轨道控制和姿态控制发动机推进系统,调整杀伤弹头的方向和姿态,确定目标为最后一次,然后精确机动,与目标的易损部位相撞,并摧毁它(或制导雷达发出引爆指令,引爆破片弹头摧毁目标)。
在拦截过程中,地面雷达持续监测作战区域,收集数据,评估杀伤效果,并将数据传输给天防指挥中心,决定是否进行第二次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