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神舟十二号飞船将实现五个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聂海生、刘伯明、唐洪波三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机组人员状态良好,发射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成立以来的第19次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一次载人任务。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何意义?高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神舟十二号飞船将实现五个第一

1.首次实现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首次实现载人自主快速对接。在空间站持续姿态调整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可以实现发射后6.5小时。对接。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副总设计师高旭看来,神舟十二号就像一辆“超级跑车”,具备全自动驾驶功能、自主计算、自主判断到达目的地。

2.首次实现环绕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

本次任务期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交会对接飞行模式更加复杂,与空间站实现前、后、径向对接分离功能,并将搭载本次任务首次进行轨道飞行和径向交会对接测试。

3.第一次长期在轨对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在轨停留3个月。

据报道,为了适应空间站复杂的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的外部热流条件,神舟团队专门设计了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存储等热控方案储罐,以及船站的并网供电方案。航天器具备适应性强的供电保障和热环境保障条件。

高旭用游戏技能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第一次把所有技能点都填满了,飞船对接3个月没问题。”

4.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从固定轨道返回地球。为了节省推进剂消耗,空间站的轨道位置会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为满足长期对接需求,神舟团队自适应重新设计返回轨道,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由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改进返回算法以提高载人航天器的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5.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障的应急救援能力

“载人航天,人命攸关。”这一直是神舟飞船队的至高信条。

为了保障航天员在天上和地上的生命安全,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救出航天员,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相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也就是,两艘飞船被带入战场,一艘作为发射船的后备,作为宇航员在紧急情况下的救生艇。

具体来说,飞船团队采用了“滚动待命”的策略。上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时,下一艘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具备8.5天紧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的能力。

神舟载人飞船的跨越式发展并非一步到位。自1992年9月21日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以来,神舟载人飞船一次次验证,一次发射成功,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

详细来说,神舟一号至神舟四号实现无人天地往返,神舟五号搭载杨立伟实现载人往返,神舟六号实现每天多人往返活动,神舟七号神舟8到神舟十号突破无人交会和载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航天员中期居住,最终,神舟十二号完成了所有任务,完成了世界与地球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完整模式下的地球能够从容解决任何突发问题,自信地完成各种发射任务。

空间站时代,中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篇章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凌晨,神舟十二号载人任务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文天阁广场举行。聂海生、刘伯明、唐洪波三位航天员将率领此次考察,即将开始为期三个月的任务。他们将是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一批太空游客。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的必备技术。由于需要将比无人机极其脆弱的人体运送到太空的恶劣环境中,与普通航天工程相比,载人航天不仅需要增加载人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宇航员训练和着陆恢复 如果有更高难度的子系统,整个系统也将成为[木桶底]理论可以应用的一个环节: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水在枪管将完全泄漏,导致完全失效。因此,载人航天技术的门槛极高。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60多年里,只有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掌握了自主载人航天技术。

然而,中国取得这一切成就并不容易,需要从蓝线的起步阶段默默耕耘。自 1992 年 9 月 21 日中国载人航天发射([921]工程)以来,已规划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将发射载人飞船,初步配套试验载人飞船项目,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神舟一号至六号的任务实现了这一目标;

第二阶段,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启动空间实验室,解决具有一定规模和短期护理的空间应用问题。周一号、天宫一号、二号等任务实现了这一目标;

第三阶段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更大规模、长期照护的空间应用。这一步计划的实现,是载人航天发展30年来的核心目标:中国要建【天上宫阙】(载人空间站),让【天神】(航天员)长留时间。

天宫的建设需要长征家族三大主力参战。长征二号F负责发射8吨级的神舟载人飞船,长征七号负责发射1号5吨级的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五号B负责发射2号2.5吨飞船天宫核心舱和实验舱

建造天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得多。它由空间站核心和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三个核心部分组成。

它们不仅在功能、尺寸和重量上完全不同,而且还需要完全不同的运载火箭和发射场系统。 2021年4月29日,天宫空间站【天河】核心舱发射成功; 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这也标志着天宫正式进入了载人驻地运营状态。

前 12 个焦点

作为我国空间站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任务是承前启后的关键纽带。使命的实施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我国航天事业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中,我们积累了经验和实力,提振了信心和斗志,正以昂扬的心态,紧锣密鼓地投入各项任务筹备工作。

神舟八号飞船发射视频_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资料,写一段话_神舟十号飞船发射

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飞行人员有哪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季启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机组人员由航天员聂海生、刘伯明、唐洪波组成。聂海生任司令员。后备航天员是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中,超级航天员聂海生参加了神舟六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超级航天员刘伯明参加了神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二等航天员唐洪波首次飞行。

这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十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第七次载人发射任务。

二、神舟十二号任务特色

总的来说,神舟十二号任务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首先,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增加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对接能力。返航技术改进,落点精度进一步提升,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也将首次启用。

二是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停留保障技术。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轨工作和生活3个月,对航天员长期航天飞行的再生生命保险、空间站物资供应、航天员健康管理等各项保障技术进行了检验和验证。

三是验证宇航员和机械臂在轨共同完成舱外活动和舱外操作的能力。在机械臂的支持下,宇航员将首次进行长时间的车外活动,并在舱外进行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等操作。

第四,首次测试东风登陆点的搜索和回收能力。登陆点由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为东风登陆点,首次开通登陆点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上述技术突破和能力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设和应用开发打下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邱晨辉摄

三、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主要完成四项任务

根据任务安排,神舟十二号飞行期间,航天员将在轨完成四项主要任务:

一是开展核心舱总成的日常管理。包括天河核心模块在轨测试、再生寿险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和操作训练,以及物资和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开展舱外活动和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的在轨转移、组装和测试、两次舱外活动、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相机的吊装和加长泵组的安装等。

三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组装、测试航天应用任务实验设备,按规程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及相关科普教育活动领域的实践(试验)实验。

第四,要管理好航天员自身的健康。按计划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和体育锻炼,并定期监测、维护和评估自身的健康状况。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科考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聂海生(右)、刘伯明(中)和唐洪波在科考仪式上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李刚 摄

四、这次飞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神舟十二号载人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任务。空间站建设运营关键技术,如空间物资供应、舱外活动、舱外作业、在轨维修等,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航天员搜救能力;开展多领域空间应用和实践(试验)实验;综合评价评估项目中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察系统间的兼容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五、宇航员们是如何为这次任务做准备的?

此次任务航天员的选拔,以“新旧相映、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的飞行经验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并选择机组人员和后备宇航员。精心制定航天员培养方案和计划,开展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工作。每位航天员都接受了6000多个小时的训练,航天员为这次任务做了各种准备。

资料图:中国空间站

六、天河核心舱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现状如何?

天河核心舱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已按计划完成9大类42次试验。至此,天河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已在轨运行17天。目前状态良好,平台设备工作正常。该总成已调整为近圆形对接轨道,高度约390公里,建立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分析证实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资料,写一段话,该组合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和航天员进入的条件。

七、这种组合为宇航员提供了哪些保障?

天河核心舱提供的航天员活动空间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三倍。配备3间独立卧室和1间浴室,保障航天员的日常生活。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120多种保质期长的航天食品。用餐区配有食物加热、冷藏和饮用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了太空跑步机和太空自行车,供宇航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以实现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双向视频通话和电子邮件。

在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空间站核心舱配备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处理、尿液处理、二氧化碳去除、微量有害物质等子系统。气体去除。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长期在轨。

八.长征二号F火箭

长征二号F火箭非常安全,主要用于载人航天。该火箭高58.34米,由四个助推器、一个核心一级火箭、一个核心二级火箭、一个整流罩和一个逃生塔组成。其中,核心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逃生塔位于火箭顶部,所以长征二号F火箭很有辨识度。在发射初期,一旦宇航员遇到危险,逃生塔上的火箭会迅速引燃,可以迅速将宇航员带到安全高度,最终安全着陆。

九、飞船再入舱将降落在哪里?

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资料,写一段话_神舟八号飞船发射视频_神舟十号飞船发射

按照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与天河核心舱前端口连接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资料,写一段话,与天河核心舱和天舟- 2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实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工作生活。停留约3个月后,他们将在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十、中国载人航天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据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愿与致力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载人航天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航天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外太空。项目实施以来,在航天器技术、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选拔培训等领域,与俄罗斯、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国际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和欧空局等航空航天机构。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十个一、神舟载人飞船残骸不会对地面造成伤害

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愿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为促进和平利用外空、维护外空安全作出努力与其他国家在人造航天器碎片和空间碎片问题上。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确保了外空活动的长期可持续性。

长征五号乙姚二号、长征七号姚三火箭发射后,我们密切关注火箭末级再入情况,组织严密监控。及时发布长征五号乙、遥三火箭末级残骸轨道参数、再入时间和着陆预报,履行相关国际义务。完成预定任务后,天舟货运飞船将通过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的方式被摧毁,极少量碎片将落入南太平洋海域。对地面有害。

十二、我国为什么要建空间站?中国空间站有哪些亮点?

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近地轨道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开展长期、大规模的有人类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可以极大地促进空间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空间技术的发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测储备技术、积累经验。

中国空间站建设起步较晚,但也有后发优势。在示范、设计、建设过程中,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自主、以人为本、包容、可持续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总体来看,中国空间站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规模适中。在可靠性和安全性、舒适性和宜居性、综合效率、兼容性和扩展性、信息、能源、电力技术和运营成本效益比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在空间应用方面,有望实现多项具有重大价值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十三、中国空间站任务会有女航天员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光在直播中透露,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设期间,女航天员刘洋和王亚萍都将参与此次任务。另外,第三批航天员已经选拔完毕,还有女航天员。

神舟飞船任务简史

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发射,1999年11月21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21小时11分钟。这是第一艘无人测试航天器。

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资料,写一段话_神舟八号飞船发射视频_神舟十号飞船发射

神舟二号于2001年1月10日发射,2001年1月16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7天10小时22分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试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进展。

神舟三号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2002年4月1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6天18小时51分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发射的第三艘飞船,是真正的无人飞船。

神舟四号于2002年12月30日发射,2003年1月5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6天18小时36分钟。神舟四号运行六个月,初步验证了飞船在轨空间环境条件,为神舟正式载人飞船积累了宝贵经验。

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与杨立伟一起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21小时23分钟。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圆了中华民族一千年的飞天愿望。

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12日与费俊龙、聂海生一起发射,并于2005年10月17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4天19小时33分钟,实现了第一个多人多日中国航天员的飞行。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与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一起发射,并于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2天20小时27分钟。在此期间,实现了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太空退出活动。

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发射,2011年11月17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16天13小时34分钟。这是一次无人发射,主要目的是验证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

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16日与景海鹏、刘望、刘洋一起发射,并于2012年6月29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12天15小时24分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在这次任务中,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进入了太空。

神舟十号于2013年6月11日与聂海生、张晓光、王亚平一起发射,并于2013年6月26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14天14小时29分钟。在此期间,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联合飞行了12天,航天员也首次进行了太空讲座。

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与景海鹏、陈东一起发射,并于2016年11月18日成功返回。整个过程历时32天6小时29分钟。在此期间,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实现了自动交会对接工作,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运营和航天员的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十二号于2021年6月17日与聂海生、刘伯明、唐洪波一起发射升空,与我国空间站“天河”核心舱对接。他们将在那里停留90天,为我国载人航天开辟一条新路。记录。

【全球高考交流群】开放啦!

小组不仅每天更新重要的招生信息,

还提供“考后成绩评价和自愿申报”等政策普及,

快来加入群与大家交流:点击进入群

(不同省份政策不同,选择自己的省份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