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战斗力最极致的体现——维京师“豹”的最后一战
二战德军战斗力最极致的体现——维京师“豹”的最后一战
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是纳粹德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单位,不仅因为其卓越的战功,在二战中充当希特勒最凶残的爪牙和纵火犯,还因为这个该支队的许多成员都是外国人,他们加入纳粹是因为他们的坚定信念,注定比其他德军更狂热,更擅长战斗。这其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就是1944年初科尔森突破时发生的一场阻击战。苏德战争后期,德军兵败如山倒,苏联有机会练习他们的“大而深战论”思想,通过侧翼突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包围圈,企图对德军进行围剿。这对德军来说是毁灭性的,因为苏军的包围圈是匆忙建立起来的,但火力仍然足以粉碎任何敢于突围的步兵。当然,如果被包围的德军有装甲部队,那就另当别论了。装甲战车总能凭借其强大的防护能力让所有人逃跑,总能从敌人的前线撕开一个缺口,即便是最低配置的三个突击炮营也能充当这种突击的先头。可惜,整个二战期间,德军的步兵总是占绝大多数(很奇怪,不是吗==),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的生力军在包围圈中束手无策。一点一点地消耗。被科尔松包围的60000德军相对幸运,因为他们有一支精锐的重型“维京”装甲师可以干得很好,而外围的曼施泰因元帅不管一个装甲师都带着四个装甲师。
常汉纳森出生于海军,原本是“格奈森瑙”号战列舰的主炮观察员。德军巡航行动失败后,大量多余的海军人员加入了军队,尤其是像汉尔这样经验丰富的枪手宋,很受装甲部队的欢迎。他的其余船员都是招募的志愿者,包括比利时人、挪威人和瑞典人,其中两人是从第一“卫士”师和国防军借调的。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相对而言,“猎豹”剧组成员的身份比较简单。他们都是来自北欧的志愿者。他们在参加战争之前已经在同一辆战车上奔跑了近三四个月(25条记录),非常熟悉。 但现在,不管大家是不是来自五湖四海,目标都只有一个,我们会尽全力阻止敌人,永不死亡。前哨战中,豹的机电操作员阵亡,瓦罗尼亚团的德兰克·冯·诺德少校主动留下来接替他的空缺,负责协调和指挥两辆车的作战。在苏军逼近之际,少校用低沉的声音如实宣布了战斗的结果——战死或被抓后处决。他说,如果现在有人想离开,他绝对不会阻止他。但所有人齐齐的吼声打断了他的谈话。 ” “少校泪流满面。他什么也没说。他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凌晨四点,在朦胧的大雾中,苏军坦克开始逼近。在1800米的距离,“猎豹”的主炮首先开始轰鸣,并利用射程从容准确地“召唤”了一辆又一辆T-34。苏联油轮有些慌乱。听着枪声二战德国装甲师战斗力,老兵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对方是一支拥有88支枪的重骑兵,不是“虎王”就是“猎豹”,甚至更稀有。
“费迪南德”是一个身穿重甲、利刃的硬汉。很难对付! T-34的有效射程只有600米,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1200米内,苏军油轮只会被打,没有还手之力。 88炮短促的射击声就像一把重锤,有节奏地敲打着苏联脆弱的心脏和紧绷的神经。开到1200米时,“豹”式75毫米主炮也加入点名合奏,苏军油轮顿时化为灰烬。倒霉,怎么还有豹子?主炮口径虽然略小二战德国装甲师战斗力,但70倍口径的炮身长度赋予了其不逊色于“虎”重型坦克的穿甲能力。在1000米的距离上打开T-34的铁皮还是绰绰有余的!天哪,德国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