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来没有比他在太空中行走时更小或更大
于舟
+
中程反导拦截美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我国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
国防部发布的两句话短信和网友在新疆拍摄的两张夜光云图构成了今天的重磅新闻。
▲新疆网友拍摄的实验形成的夜光云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3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据公开报道)。
2010年1月,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中段动能反导技术的国家。
2016年,我国首次公开了2010年和2013年两次反导试验的录像,公开了反导专家陈德铭的事迹。
▲2013年1月27日,网友拍到疑似反导试验产生的夜光云
3次中程反导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反导技术在信息处理、侦察预警、拦截武器、武器传输、制导精度和反应速度等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什么是中段反导拦截?
弹道导弹的飞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导弹从发射台发射到导弹飞出大气层的过程。这一阶段是在大气层中的飞行,一般称为导弹的上升(或助推器)段。上升阶段的拦截效果最好,但难度最大。目前,典型的上升阶段拦截技术是美国测试的波音747飞机上安装的ABL机载反导武器系统。
第二阶段是导弹飞出大气层,飞向大气层外的目标区域,一般称为中飞。
第三阶段是导弹到达目标区域附近,重新进入大气层,击中目标的过程,一般称为再入阶段或再入阶段。末端拦截最多的武器,如美国的“爱国者3”、俄罗斯的S-300、S-400等,但末端拦截后的残骸或爆炸也可能对国土防卫区造成巨大破坏,属于“最后一个选项”。
因此,中段反导系统成为我国反导系统的技术突破点。
中飞导弹在大气层中断电后处于惯性飞行阶段,此时其弹道相对稳定且固定。反导系统计算出其弹道后,可以准确引导拦截导弹进行一次或多次拦截。如果拦截及时,坠落的碎片不会进入国家领土。
▲地基中段反导系统示意图
拦截中段反导的难点在哪里?
中段反导拦截的技术难点首先体现在精确制导和制导拦截。其次是探测的问题,无论是红外还是雷达手段,在广阔的空间中对目标的搜索和识别都比较困难。一是要监测的范围很广,二是外层大气没有空气动力加热。导弹纯惯性飞行,目标特征不明显。搜索和识别是难题。
▲央视披露的西北某基地大型X波段反导雷达
美国国防部解释称,这就像高速“子弹击中子弹”——导弹先升入太空,然后释放出“大气层外杀伤车”,利用其动能摧毁目标尽管美国军方从 1999 年开始就一直在测试 GMD 系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但迄今为止共进行了 19 次拦截测试,只有 10 次被宣布成功。
我国导弹拦截试验处于什么阶段?
上图是2017年2月媒体为中航工业六院210所颁发的获奖证书——动能末端低空反导拦截系统(8102项目)荣获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表明中国在弹道导弹飞行末段拦截动能武器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
但在中段反导拦截中,由于缺乏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及其配套的天基预警系统,反导试验只能模拟天基预警系统获取导弹发射信号。
缺乏预警卫星的全球监测和足够的通信中继卫星向地面站传输预警信息,形成数据闭环,地基中段反导系统无法投入实际应用。
在海基中段反导拦截方面,中国海军只是入门级美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差距明显。
比如伯克级驱逐舰经过“基线9”改装后,“标准6”导弹可以通过数据链获取目标信息,具备攻击200公里外超低空目标的能力技术,对防御来袭的低空反舰导弹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海军受制于数据链的发展。无论是今天的052D还是未来的055,要实现“A发B导”能力,形成海基中段反导拦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正如国防部今天所说,“这次测试是防御性的”,无论是未来与小行星的碰撞,还是其他类型,违反我们大气层的人,即使距离很远,也会受到惩罚。
航天科普交流平台
由爱空间提供支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学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第 94 期
合作: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