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程及研究背景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原型可以追溯到 1970 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在 1960 年代开发的宙斯盾水面作战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一艘 5,000 吨级的驱逐舰。作为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补充,并取代1960-64年完成的23艘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它们将成为未来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新骨干。该计划称为 DD-X;然而,由于当时的卡特政府认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战略任务是防御来自北大西洋的苏联潜艇。卡特政府拒绝了具有进攻性和昂贵的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因此,卡特政府拒绝购买新的航母,也影响了航母护航编队的规模,DD-X计划的发展缓慢。
计划重启
1980 年代之后,形势的变化使美国海军得以建造更大的水面舰艇。 1981年里根政府上台后,美国开始扩大对海军建设的投入,积极实施“海上计划2000”进攻理论(即前进战略)。此外,国会对海军佩里级护卫舰“以资金为导向”的发展非常不满。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更明确地表示,它不支持经济比性能更重要的造船设计。上述诸多有利因素,使得DDGX拥有更加合理和丰富的设计条件。 1981年2月,新任海军部长约翰·雷曼制定了著名的“600艘”大型海军计划。在这个计划下,美国海军防空舰的差距已经显现。如果美国海军不能在 1980 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下水,随着现役老舰退役,舰队护航力量将有一个空白期,DD-X计划将开始全速发展。
总结OK
新型驱逐舰的设计由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 (NAVSEA) 负责。 1982年2月确定设计大纲:新型驱逐舰排水量8500吨,水线长142m,水线宽18.89m,连续航速29.6节,最大航速30.7节,20节航速下续航4900海里,进一步降低航速可达到5350海里续航;战斗系统、速度/耐力、生存性、宜居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都被提升为优先需求。该计划由水面战副局长、海军武器司令部和海军海上司令部司令部审查,并提交给海军作战部长海沃德;最终,海沃德于1982年3月26日正式批准了该计划,并将DDGX更名为DDG -51,代表该计划的概念已经确立。
合同设计
在 1983 预算年度,DDG-51 的初始设计最终确定。由于将排水量限制在 8000 吨根本不切实际,因此 1983 年 5 月进入合同设计阶段时,DDG-51 排水量基准放宽至 8370 吨;直到 1984 年合同设计阶段接近完成时,莱曼才让英格尔斯为 Spruance 级船体申请。 1984 年,美国海军将第一艘 DDG-51 的详细设计和建造资金列入 1985 年预算,总计 11.2 亿美元,并计划在 1987 年至 1992 年间订购 28 艘后续舰艇。1985 年,DDG- 51正式进入详细设计阶段。
合同建设
共有三个造船厂,巴斯钢铁公司、英格尔斯公司和托德太平洋公司,正在竞标 DDG-51 主导船建造合同。 1985年4月2日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排水量,美国海军与BIW签订合同,建造首艘DDG-51,原定于1986年7月开工,1989年10月服役。但由于劳资纠纷和BIW工厂罢工,第一艘船的龙骨直到1988年12月才铺设。它于1989年9月16日下水,被美国前海战部长伯克的妻子命名为阿利号。 Burke DDG-51),于 1991 年 7 月 4 日美国国庆日进入美国海军服役。此后,这种在二战后在美国建造并构成当今美国海军水面舰队核心的新型驱逐舰的服役经历得以揭晓。 .
航班
伯克级领导舰伯克号是一号航班。伯克号航空母舰的建造是在 1985 预算年度进行的,而第三艘舰二、(DDG-52、53) 原定于 1987 预算年度开始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修改,因此从第二艘 USS Barry(USS Barry DDG-52) 开始,进行了简单的修改,称为1A航班,主要是修改直升机甲板布局,提高直升机换装能力,提高鱼雷和声纳浮标的作业效率,丰富直升机整修设备,提高航空后勤保障作业能力。从 Barry 出发的 Flight 1A 的排水量略有变化。
基本设计
伯克级的船体与斯普鲁恩斯级相同,但比后者短。伯克级采用美国大卫泰勒海军舰艇研发中心在1970年代研制的新型舰艇。它专注于提高耐海性。它具有较宽的水线面、较短的长度和较大的宽度以及较小的纵横比。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俯仰力矩,提高耐波性,增加甲板面积,但这种相对较短和较厚的船体在水动力方面不利于高速航行。因此,伯克级加速到30节所需的功率比提康德罗加级高出25%,续航能力也低于提康德罗加级和斯普鲁恩斯级。从后期的 Flight 1A 开始,所有 Burkes 都改用更高功率的 LM-2500-30 燃气轮机,总输出功率为 105,000 轴马力。
船舶电气设计
伯克级DDG-51~67使用基线4,DDG-68~71使用基线5.1/5.2。主雷达系统方面,伯克级采用新一代SPY-1D相控阵雷达,技术比上一代SPY-1A/B更先进,成本、重量和体积较前者有所降低所有四个 SPY-1D 相控阵天线都安装在前楼结构上,并共享一个雷达发射器。为了不影响后部SPY-1D的搜索范围,伯克级的两个串联烟囱、后照明雷达和MK-15 CIWS都沿着穿过船体中心的轴线分步安装。基于节省成本,伯克级宙斯盾系统得到了简化。例如,UYK-43计算机的总数从CG-47舰上的7个宙斯盾系统减少到5个,全舰配备3个照明雷达。
武装设计
伯克级的主要武器是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载弹量90枚(12套8发,4套装在船体前部,8套装在后部、前部和后部,每组八个发射器中相邻三个管之间的空间用于安装重新装载起重机)。 MK-41 的海上装弹起重机只能装载标准的 SM-2 导弹,不能装载较重的战斧导弹。此外,为了降低成本,Burke Flight 1/1A/2的船尾只有一个直升机甲板,没有储物空间。伯克级 Flight 1/1A/2 配备改进的 SQQ-89(V)4/6 反潜战系统,包括 SQS-53C 船首声纳、SQR-19 线阵声纳和 SQQ-28 直升机数据链,以及MK-116Mod7反潜火控系统等。
动态设计
伯克级仍然使用四台GE LM2500燃气轮机作为主要动力系统,但功率有所增加,使得宽船体的最高时速仍能达到30节以上。发电机方面,伯克级采用三台艾里逊501-K34燃气轮机发电机(SSGTG),持续功率2500kW;车载供电系统为60Hz交流电,采用径向布线结构。最初,美国海军打算在伯克级上安装一套使用兰金循环的余热回收系统(RACER)。由于第一艘 DDG-51 没有多余的空间,美国海军后来决定从第八级伯克级修改设计。并安装了RACER系统,但后来完全放弃了这个系统,仍然使用COGAG全燃烧推进。
隐身设计
伯克级是第一艘采用隐身设计的美国军舰。伯克级的上层建筑向内倾斜以减少 RCS。船体部分垂直面涂有吸波涂料,但结构复杂的结构仍然很多,甲板上的各种设备也没有隐藏或采用。其他隐身措施。伯克级使用新的倾斜铝合金桅杆代替格子桅杆,减少了舰艇的雷达截面。除了雷达隐身外,伯克级在抑制红外信号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烟囱内设有射流空气冷却装置,使高温废气与外界冷空气混合冷却后排出。烟囱顶部的废气出口安装有壁式烟囱内部热气管道的安装,并且船舶的几个高温部位也采用隔热材料进行了屏蔽。在噪声抑制方面,伯克级舰配备了气泡幕噪声抑制系统,可以掩盖船体和推进系统产生的噪声。
损伤管设计
伯克级的设计强调船体承受攻击的能力,而不是依靠美国以往军舰的武器来提供防御能力。除了烟囱用的铝合金外,伯克级的船体和造船都是用钢制造的。它是二战后美国海军第一艘使用钢造船的驱逐舰。该级舰的重要部件采用凯夫勒装甲防护,防护能力相当于76mm钢板。为了增加耐火性,伯克级禁止使用木材、易燃窗帘或橡胶地毯等装饰设施,各种建筑材料广泛采用阻燃剂处理,电缆绝缘层采用天然和硅橡胶制成玻璃纤维编织保护层,增加防火性能。伯克级船分为四个独立的集体核、生化保护区,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气密和加压,以防止外界污染空气的侵入。船舱内有完善的消防喷水设备。
性能数据
船长
飞行Ⅰ/IA/Ⅱ:153.77m,飞行ⅡA:155.29m
带宽
20.4m
画
6.3m
排水
飞行Ⅰ(DDG-51):标准6624吨,满载8315吨
飞行IA(DDG-52~71):标准6731吨,满载8850吨
飞行Ⅱ(DDG-72~78):标准6914吨,满载9033吨
飞行ⅡA(DDG-79~115):满载9238吨
FlightⅢ(DDG-122):满载约9558吨
电源
4×LM-2500燃气轮机/10万轴马力
从1A航班后期开始,使用4台LM-2500-30燃气轮机,总功率10.5万马力
双轴CRP双舵
速度
第 31 节
耐力
4200 海里(20 节)
船员
Flight1/2:337(22名军官,31名士官5)
Flight2A:380(军官 32,士官 348)
船舶电气系统
主雷达
1×AN/SPY-1D/(V) 3D相控阵雷达系统(4×固定阵天线)(DDG-51~12装备1)
1×AMDR-S相控阵雷达系统(4×固定阵列天线)(装备在DDG-123~)
二次雷达
1×AN/SPS-67(V)3平面搜索雷达
——
1×AN/SPS-64(V)9船用雷达(DDG-51~8装备6)
鱼雷
2 x 三联装 324 毫米 MK-32 鱼雷发射器
航空母舰
Flight1/2:无
Flight2A:2×LAMPS-3 SH-60B反潜直升机
Service Dynamics Cole 被攻击
2000年10月12日,当地时间中午,隶属于大西洋舰队的科尔号航空母舰奉命前往海湾地区参加海上拦截行动。当它停泊在亚丁港加油时,两名恐怖分子驾驶一艘满载炸药的小橡皮艇全速冲向科尔号,撞到左舷中间的吃水线,炸出一个12米长的大洞左舷宽4米,大量海水从裂口涌入船内。 ,导致战舰最大向左倾斜40度,动力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经过紧急抢修,部分受损系统恢复工作,战舰恢复平衡,但船上17名船员遇难,30多人受伤。直到 2002 年 4 月 19 日,翻新后的科尔再次在诺福克服役。
伊拉克战争
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伯克级还没有服役,所以没能上战场大显身手。 2003年3月20日至5月1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紧随1991年海湾战争。对伊拉克宣战。十二艘伯克级姊妹舰与六个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一起参战:USS Milius 和USS Higgins 在USS Constellation;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上的米切尔号和唐纳德·特朗普号航空母舰。库克号和奥斯卡·奥斯汀号;保罗·汉密尔顿号航空母舰,林肯号航空母舰; USS Arleigh Burke、USS Potter 和 USS Winston Churchill、USS Roosevelt; USS Kitty Hawk Curtis Webb 和 USS John McCain 在小组中; USS 菲茨杰拉德号在尼米兹号打击群中。
2003年3月20日,美国米利厄斯号、唐纳德·库克号航空母舰和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两艘洛杉矶级潜艇向伊拉克发射了45枚战斧巡航导弹的第一轮攻击,正式拉开了战争的序幕,有效打击了伊拉克的战略战术目标,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汉射击
2014 年 3 月 24 日晚,美国马汉号航空母舰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 1 号码头发生枪击事件。马汉号上的女军官,上夜班的士兵保护她却被枪杀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排水量,枪手被后来赶来的海军安全部队击毙,但海军士兵死了,这名士兵后来被授予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勋章。
碰撞事件
2005 年 8 月 22 日,USS Winston Churchill 和 USS McFaul 在杰克逊维尔海岸训练时相撞,在 USS McFaul 的船头留下一个小洞。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2017年6月,美国“菲茨杰拉德”号航空母舰17日在日本近海与一艘菲律宾货船相撞,造成7人死亡,包括船长在内的3人受伤。
2012年8月12日晚,在霍尔木兹海峡航行的驱逐舰波特与日本油轮MVOtowasan相撞。波特在右舷被一个 3m x 3m 的洞击中。油轮也严重受损。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报告;但美国海军花了 70 万美元修理波特号。 2012 年 10 月 12 日,Porter 完成维修并重新投入使用。
衍生模型日本
除了美国自己使用伯克级外,日本在1980年代从美国获得技术转让,设计建造了四艘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金刚级驱逐舰(Baseline4/5)),成为美国以外第一个拥有宙斯盾舰的国家。金刚级的船体设计完全来自日本,但整体布局明显是以伯克飞行一号为蓝本。当然细节上也有很多不同,金刚级的排水量更大。伯克Flight 2A的后续设计也深深影响了日本。日本计划在2000年建造两艘改进型“宙斯盾”舰,这将是未来的爱宕级驱逐舰。爱宕级的船体由金刚级开发,安装了直升机库,战斗系统升级为“宙斯盾”基线7.1。其基本设计理念与伯克 Flight 2A 非常相似。
韩国
韩国本世纪初研制的KDX-3大型防空驱逐舰2002年决定采用美制“宙斯盾”系统。KDX-3世宗王级驱逐舰是第一艘宙斯盾KDX-3型驱逐舰在韩国制造,在美国的直接技术援助下,几乎等同于韩国的Burke Flight 2A放大改装版。 KDX-3的船体长度比伯克Flight 2A长约8m,武装装备更加丰富。满载排水量达到10300吨左右。与美国伯克2A必须大批量建造不同,成本必须严格控制。 KDX-3是韩国最高端的舰船,所以设计上考虑到了更大的船体和更多的设备,不像伯克Flight 2A那样做很多妥协和牺牲。
澳大利亚
伯克级 Flight2A 在 2000 年代初与西班牙 Alvaro Bazin 级护卫舰、英国 45 型驱逐舰、德国萨克森级护卫舰和澳大利亚空战驱逐舰 (AWD) 的其他设计竞争。 2004年8月,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宣布采用宙斯盾Baseline7系统/SPY-1D(V)相控阵雷达作为AWD防空系统。船体方面,撒克逊级护卫舰和45型驱逐舰最先出局,配备宙斯盾的伯克级(Envolved DDG)和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进入最终选型。 2007年6月,澳大利亚正式选用西班牙Alvaro Bazin级护卫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