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歼-10的设计与子系统机(歼10)的服役

从歼10战机下水开始,中国空军才刚刚踏入四代机的大门。然而,与这个低起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空军自此飞速发展,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四代半(J-10C,J-16)@)。>与第五代飞机(J-20))的服役在其他机型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其他国家来说,新机型的研制就像上天一样难。跨代的“大跃进”也是抓紧的事情。飞机研发大致可分为机身设计和子系统开发两个方面。近年来,中国的飞机研发越来越容易,主要得益于成熟的机身设计。新技术的最新迭代。

利用成熟的机身设计,大大降低新飞机的设计风险

车身设计并不是一项高科技工作,更多的取决于设计团队本身的经验和水平,也就是人的因素。这就需要国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设计团队。但遗憾的是,中国在飞机自主设计方面并没有太多经验,与美俄相比,经验太薄弱。然而,自上世纪末以来,严峻的形势并没有让中国有时间从零开始,培养自己的设计团队,探索新的设计。因此,借鉴其他国家的飞机设计经验,甚至直接使用别人成熟的设计给我用,就成了最方便、最现实的做法。

J-10机身设计的起源一直是互联网上争论的热门话题。很多人认为歼10的设计起源于“雄狮”战机,理由是歼10和以色列的“雄狮”战机外形相似,而且中以有一定时期的军事合作. 不过,对于不同战机的研制,确实可以选择相同的设计来满足类似任务的需要。例如,Su-27 的早期计划之一与后来的美国 F-15 高度相似。考虑到这一点,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是未知的。

歼十b与歼十a清晰对比大图_歼十a 歼十b哪个更好_中国歼十战斗机解剖图

但客观地说,即使歼10的设计是独立完成的,它的造型也并不创新。翼身融合的设计已经应用到大名鼎鼎的Su-27和MiG-29上,单发轻型战斗机也借鉴了F-16。三角翼和鸭翼布局是 J-9 的拆卸项目中国歼十战斗机解剖图,留给 J-10 的遗产。前者成功应用在歼8上,后者也在“台风”、“阵风”等经典战机上大放异彩。这是当时风靡全球的“时尚”设计。可以说,歼10的机身是由各种成熟的设计拼装而成,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项目的不确定性,更保守的设计成功保证了新机的产量。

至于另一架与歼10同时期的四代机,歼11本身就是国产版的苏27,自然也使用苏27的机身。Su-27的机身设计是其亮点之一。不仅其靓丽的外形让无数军迷着迷,1989年在巴黎航展上完成的“眼镜蛇机动”更是展现了其出众的机动性。确认了车身设计的成功。

中国歼十战斗机解剖图_歼十b与歼十a清晰对比大图_歼十a 歼十b哪个更好

“侧卫”家族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成功落户中国。在J-11之后,“侧卫”炮弹被多次使用。歼15、歼16,中国第四代重型战斗机,都是基于“侧卫”机身设计的。一方面是对本次设计优秀性能的肯定;另一方面,这款机身的设计者对它很熟悉,这对于缩短新机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难度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为了控制发展风险,让研发项目尽快产生成果,实现装备升级换代,不要重蹈歼9项目的覆辙。在设计上,它们都采用了相对保守的设计,或者像J-11、J-15、J-16那样简单地重复使用一个shell。这导致了中国战机近年来的飞行性能,与国外先进战机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然而,在中国飞机设计团队的经验仍然不足,空军对先进战机的需求日益迫切的情况下,这种务实的态度保证了战机的更新换代,从未与国际前沿拉开差距。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选择。

中国歼十战斗机解剖图_歼十b与歼十a清晰对比大图_歼十a 歼十b哪个更好

航空工业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新飞机有机会应用更多新技术

如果中国新战机处处保守,只是为了降低发展风险,那么升级新战机的目的就无从谈起了。中国军事科研人员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在机身设计上趋于保守,搞“拿来”,却“从根本上”将大量先进新技术应用到飞机的各个子系统中。飞机。归根结底,这两种飞机从外观上看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内部却可以说是“变天了”,性能上有质的差异。这得益于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军事技术的“爆炸式”发展。

我国第一架国产四代机歼10,可以说是“科技爆款”的样机。A、B 和 C 型号对雷达进行了重大升级。随着雷达关键系统的升级,航电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的性能也得到了提升。

歼十b与歼十a清晰对比大图_中国歼十战斗机解剖图_歼十a 歼十b哪个更好

J-10A 使用的 1473 型雷达是脉冲多普勒雷达。这种雷达技术大部分源自 1980 年代中期从以色列引进的 EL/M-2032 雷达。1473雷达的空中探测距离超过100公里,稳定跟踪距离不低于70公里。它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打击2个目标。技术水平超过中国以往装备的任何一款战机雷达,与世界同类雷达相比也不落后。

在 J-10A 服役的同时,J-10B 也在同步开发中。J-10B用无源相控阵雷达取代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对航电系统和机载电子战系统进行了大幅度升级。雷达系统的改变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机扫雷达的不足,在探测距离、刷新率、刷新率、通用性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质的突破。成为真正的多角色战士。

虽然歼10B的技术跨度已经如此之大,但采用的新技术占全机的20%以上。歼10B目前还只是歼10系列的过渡机型,装备数量非常少。2013年,在歼10B投入量产的同时,歼10C也迎来了首飞。J-10C采用我国第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替代无源相控阵雷达。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比机扫雷达实现了跨代改进,但与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仍有许多先天不足。

无源相控阵雷达只有一个中央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机产生的能量由计算机分配,然后分配给各个T/R单元进行传输,这与机器扫描雷达没有区别。在有源相控阵雷达中,每个 T/R 单元都有自己的发射/接收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具有更高的发射功率和抗干扰能力,即使部分T/R单元损坏,仍然有能力工作,冗余度高。这是无源相控阵雷达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从2003年歼10的量产交付到2015年歼10C的量产,相差近十年的三大改型投入使用,每一型的技术跨度如此巨大,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罕见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中国航空技术的蓬勃发展,但科研人员勇于将新技术应用到新机型上也很重要。

歼10项目立项时,专为歼10研制的1473型雷达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产品。当 J-10B 项目在 2005 年获得批准时,更新后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成为了更好的选择。但歼10B还没有出厂,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成熟。于是中国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再次应用新技术,终于推出了歼10C的巅峰之作。

总结:从本世纪初歼10服役开始,近20年来我国各型新型战机以井喷的速度引进,其背后是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逻辑。国情。一方面,在机身设计方面,由于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实际需要,研究人员务实地选择在国际和国内现有成熟可靠设计的基础上,开发新型机身。甚至第五代歼20也没有采用任何阶段。与其他五代机相比,特殊设计。另一方面,在战机的各个子系统中,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勇于应用更新的科研成果。从而实现模型的快速变化。未来中国歼十战斗机解剖图,随着中国现实压力的缓解,对能够快速投入实战的先进装备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预计我国将推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飞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