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厚爱外来“尖子生”,本土干部受委屈?基层定向选调制度引争议

“80后”正厅、“90后”正处、“95后”正科……近年来,“最年轻干部”频频引发热议,这些升迁较快的年轻干部不少毕业于名校。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出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等考虑,出台专门计划,开放绿色通道,上名校掐尖。基层干部反映,这一做法可以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后备干部,但无形中另辟赛道,有违公平,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本土干部的积极性。同时,引进人才的鲶鱼效应并未有效发挥,存在人才资源浪费和政策执行波动。

1

给掐尖人才另辟赛道,

本土干部有点委屈

定向招录选调生被称为“选调生中的选调生”,目前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招引名校人才的“杀手锏”。从最早定向招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顶尖高校,扩展至如今的数十所“双一流”高校,范围不断扩大。

“定向选调生就像省委组织部的‘管培生’,作为未来后备干部人选下到基层,往往被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一名早期参加贵州定向选调的清华毕业生说,同一批硕士毕业的选调生中,发展较好的第一年就能定级副科,这不可避免地挤占当地干部职数。“一些在基层扎根多年的本土干部认为是我们的到来把他们耽误了。”

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上标准不一,给掐尖人才另辟赛道,导致原有晋升渠道贬值,在提拔条件和难度上差别较大。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按照新的用人标准,本土干部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望提拔的情况。

西部某市曾专门面向全国招考研究生担任(挂任)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博士可直接定正科,硕士可以定副科。“科级岗位本来就稀缺,外来的尖子一下子就把岗位占去了,其他人直接失去机会。”一名基层干部说。

有些地方还临时设置“一刀切”隐形门槛,造成基层干部人心不定。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吕德文近期在中部某省调研了解到,当地为完成干部学历结构偏低问题的整改目标,在基层换届期间临时补充了一条未成文的学历要求,让一些本要提拔的基层干部措手不及。

就这样,原本旨在优化干部素质结构,扩大优秀干部队伍的好政策,反而在执行阶段简化为提拔干部唯学历、唯出身,这打破了本土基层干部的晋升预期,在基层兢兢业业工作反而无法得到有效激励。

2

配套政策朝令夕改,

鲶鱼效应未有效发挥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制定的包括引才政策在内的用人规定,常常短命,不到三五年就改弦易辙。

参与过定向选调的某镇副镇长说,选调政策经常变动,苦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一些地方以前招的大学生全部放在乡镇,后续基本没有配套政策支持,组织部门也不闻不问。而最近几年招录的大学生基本都安排在市州级以上岗位,成长提拔明显加快。“同样是定向招录的名校毕业生,为啥晚来几年享受的政策待遇就大不一样?”

西部某省一名定向选调生直言,一些地方结合当地发展需要,调整政策尚可理解,但以前承诺的人才政策不应打折扣。“事实是部分政策没有落地,选调进来时说得好听,干着干着就变了。有人因政策不兑现选择离开。”

除了因为政策变动选择离开的,也有因培养引导不到位而不适应基层工作环境的。“在乡镇工作基本被架空,书记、镇长年纪很大,总觉得我们这些人没什么经验。”一名参与过定向选调的北大毕业生认为,外来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后因地方情况不熟,开展工作很被动。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方还出现“蘸水干部”,即组织“拎着脖子”培养,在这干一段时间,在那干一段时间,“扮靓”工作阅历,很快得到提拔,导致地方上干部的上升空间受到影响。

“干部的高学历、年轻化有必要,但往往有些人待不了多长时间,来乡镇就是晃一圈。”受访基层干部表示,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眼高手低,稍微受些挫折就想着回城,不能安心在基层工作。

“80后”、名校研究生、省委选调生、副县级党政后备干部……某地一名被查处的“政坛新星”,生活中充斥着吃吃喝喝,拉拢关系。一名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干部说,自从干部选拔政策向有基层经历者倾斜后,下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但其中不少人每天开车往返城里与乡下,没有真正融入基层。

3

用好掐尖政策,

激发正效应

通过掐尖方式吸引名校专业性人才,从源头上优化干部结构、激发地方干部活力,助力地方发展,有其合理性。

在一些定向选调生看来,与这些高层次人才带来的资源相比,给出高人一等的位子并不过分。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全面发挥掐尖政策激活基层工作生态的正面效应。

一是健全引才配套政策,保证相应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且长期稳定执行,做到爱才护才,不让拔尖人才理想落空。 同时加强关怀指导,在培养方式上要更注重方式方法,避免揠苗助长,杜绝“蘸水干部”。

二是在选人用人规则上一视同仁,避免多赛道竞争,维护晋升提拔的公平性。 要把干部选拔权交给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对于拔尖人才,可以将其安排到关键岗位磨砺锻炼,但也要加强考核,对其中综合考核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要果断调整岗位。

三是强化公开透明,同时保证政策延续性。 受访基层干部认为,选人用人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不应存在潜规则压倒明规则,地方规则压倒统一规则的现象。地方政策创新应充分听取基层干部意见,审慎推出,不宜朝令夕改。同时,针对部分“空降”干部调整频繁、提拔过快和议论集中,组织、纪检等部门应及时回应质疑,用事实让公众信服。

来源:《半月谈》2021年第11期 原标题:《定向选调另辟晋升赛道?引才政策掐尖,掐出几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