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首次出舱,这些高校“立功”刷屏!

航天员出舱抬升全景相机后拍的首张照片

国防科技大学

“哇,这外面太漂亮了!”

刘伯明出舱后感叹的这句话一字不落传递到地球上,声音流畅自然、自带摄像机图像清晰流畅,这其中离不开国防科大电子科学学院新型天线技术团队研制的两型天线的功劳。

刘伯明感叹:哇,这外面太漂亮了

从2014年开始,国防科大新型天线技术团队承担了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遥测通信天线和图像传输天线研制任务。

课题组部分成员在微波暗室测试天线

2005年的“神七”任务就采用了该团队研制的天线。遥测通信天线是“神七”天线的延续,它是一种新型柔性可穿戴织物天线,承担着出舱航天员与空间站之间的语音和遥测数据传输任务。

舱外航天服天线在测试

团队攻克了高导电高强度导电织物材料、柔性天线与舱外服一体化仿真、天线与隔热服一体化复合等关键技术难题,天线性能和可靠性等得到大幅提高,具有全织物、全覆盖、高增益、多功能等特点,通信覆盖性达到98%以上。

图像传输天线是空间站舱外航天服新增设备,承担着将头盔设备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到空间站的任务。

图像传输天线(位于头盔左右侧)

面对复杂的外太空环境,团队大胆创新,提出了新型分布式多天线方案,攻克了多层多模宽带天线、小型化天线等关键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了天线增益和通信覆盖性之间的矛盾,通信覆盖性达到100%。

经过7年多的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先后研制了模样、初样和正样产品共计20余台套,全部产品均通过航天级环境试验和电性能测试检验,无一质量事故,该团队被中国航天员中心誉为质量过硬的正规军

郑州大学

此次航天员身着的出舱航天服是我国第二代出舱服,其中航天面窗研发任务继续由郑州大学承担。

作为航天服最薄弱的环节,面对巨大的气压,面窗有任何裂纹,都可让航天员面临生命危险。

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申长雨院士的带领下团结协作,成功研制设计出了新一代航天面窗。

新一代主体面窗分为四层结构:两层为压力面窗,中间充氮,起到隔热和防结雾的作用;外层为可更换防护面窗;最外层为滤光面窗,航天员可根据自身位于阳照区和阴影区位置来放下或者打开,防止光线射入眼睛。除此之外,新一代航天面窗还设计了天窗结构,同时,由于需要长时间出舱作业,对航天面窗结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神舟七号起,航天员使用的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和相关塑料件都是由郑州大学团队所研制。

自2005年3月,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接受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所委托研制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任务以来,先后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为“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实验室交会对接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湖南大学

此次亮相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工业设计任务,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罗建平领衔的智能装备科研团队承担。

设计团队主持了舱外服的外观设计、人-服交互系统设计等工作,并全程参与完成了航天服研制与测试过程

罗建平展示团队最新创作的概念航天服

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只有一个型号,不分男女、不限尺寸,可调节适应每位航天员的体型,经改进后,能满足身高1.6米到1.8米的人穿着,还能根据航天员的体型进行调整。

在航天服的研制过程中,引入工业设计,湖大设计让最新款的航天服变得更好用、更舒适,更具科技感和文化识别性。

在外观造型和装饰元素的设计方面,融合了飞天、祥云和凤凰的元素。色彩上选用了中国红和太空蓝两种主色,一眼看过去非常具有识别性。同时根据中国人身材比例,设计的装饰图案,还让服装在视觉上实现了整体的瘦身效果,看上去更整体、更精神!与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服相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识别度更高。

共赴星辰大海

为高校力量点赞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高校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