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陵区通远村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新华网 汪艳 摄
初夏时节,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通远村一片祥和景象。漫步村庄乡间小道,道路两旁的标志牌、颇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宽敞干净的道路,修葺一新的屋外小院,设置在村里街巷中的垃圾分类点,以前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净洁佳”……
6月7日,“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举行。中省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西安市高陵区进行采访参观报道,实地感受通远红色村庄的历史和乡村风貌巨变。传承红色基因 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2020年11月,通远村被确定为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高陵区以通远街道通远村为重点,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按照“135”红色村建设思路,系统打造“两馆一堂一园多个教学点”,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前往通远村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打卡留念的游客络绎不绝,已然成为西安市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新华网 汪艳 摄
走近通远村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馆前碑石上“红色熔炉”四个大字格外醒目。据介绍,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成立于1949年5月,是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的一所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干部学校,同年10月迁址高陵通远。学校在高陵的四年,共为西北地区培训一万两千余名党政和专业干部,有力支援了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区的政权建设。随后,采访团参观了高陵区“红色熔炉”干部培养主题展馆。实地感受从建党初期至今各个阶段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历史内容。
“我是一名老党员,现在是通远村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组长,日常工作就是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组织党员开会学习、积极解决群众反馈的问题等。”75岁的老党员王长财表示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可以发挥点余热帮助群众,心里觉得很舒坦。
西安市高陵区何村发展电商产业。新华网 汪艳摄新时代党性教育基地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高陵区以“两馆一堂一园多个教学点”为布局,着力打造集实地参观、现场教学、课堂授课、党性体检、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新时代党性教育基地,何村和仁村便是其中的两个教学点。2005年以来,何村“两委”班子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推广“一村一品”、设施农业示范园,大规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如今,何村已建成日光温室大棚3180栋,年产各类鲜菜近20万吨,蕴育产生了8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00余名职业农民经纪人,形成了以何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了周边一批群众增收致富。
仁村党支部书记肖鹏介绍品种草花。新华网 汪艳摄
在仁村党建花园农场的现代化种植大棚里,天竺葵、海棠、角堇、彩叶草等20余个品种花草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将一批批彩叶草、大花海棠等装车发往西安等地。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肖鹏表示,目前仁村现代化智能温室、花卉拱棚、花卉育苗温室等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每年可生产150万盆各类草花,能够实现20余个品种草花的长期供应。“自从村里的‘党建花园农场’建成后,我就在这打工,既能照顾到家里,一个月还能挣到3000多块钱。”仁村三组村民尹金玲说。
百年奋斗史,故里展新貌。高陵区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推动红色资源充分开发、红色文化广泛传播、红色故事熏陶激励,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通过旅游产业,推动红色文化和产业振兴有机衔接,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红色产业新名片,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乡村振兴。(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