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冬):黑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重要财富。我国的东北平原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
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地带,全省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6900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的梨树县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和“黄金玉米带”上,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耕地面积396万亩,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
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黑土地担负着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和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使命。因此,对黑土地进行保护和治理尤为紧迫。
推广“梨树模式” 提高耕地质量
长期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深耕深翻等作为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措施,开创了“梨树模式”,并且加大推进力度,使得黑土耕地质量稳步提升。
“梨树模式”简单说,就是一套以保护黑土地为目的、以秸秆覆盖的形式进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的播种方式。 “秸秆覆盖在地表,相当于给黑土地加了一层防护网,同时对水分进行保护。并且,不焚烧秸秆不但保护了大气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地下土壤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内部整个土壤结构中有益的生物在增加,最突出的表现是,运用‘梨树模式’的土壤中蚯蚓量都明显增多了。” 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对记者们介绍道。
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摄影 吕冬)
吉林省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摄影 吕冬)
运用“梨树模式”的黑土地(摄影 吕冬)
探索技术模式 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
2015年,吉林省启动第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时,确定了以秸秆还田为核心,配合增施有机肥、养分调控、粮豆轮作等措施的技术路线。五年多的时间,吉林省探索并推广应用了多种适合不同区域的秸秆还田技术,总结梳理出多种适合不同区域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构建起东部固土保肥、中部用养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不同的保护路径,探索形成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等10大黑土地保护模式。
中国黑土地博物馆中对各种土壤进行展示(摄影 吕冬)
吉林省以秸秆还田技术为主要抓手,综合应用深耕深松、有机培肥、养分调控等技术措施,使黑土地在利用中得到有效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精心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我国自主研发的不清秸秆、不整地、直接播种的播种机 (摄影 吕冬)
以智慧农业展现黑土地蕴藏的实力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吉林省“梨树特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快速向全国农业领域渗透,同时梨树县加速农业科技集成,科学系统规划打造了“现代农业”指挥中心,搭建了集生产、培训、推广、研究和创新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可复制样板,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进入加速期,让农业更智慧,让农村更美好,让农民更幸福。
黑土地(梨树县)保护检测指挥中心 (摄影 吕冬)
黑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国黑土地保护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吉林经验”、“梨树模式”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模式,守护亿亩良田,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路,为我国黑土地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