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 张圣琪) 3月1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占比比重对世界制造业贡献的比重接近30%。
同时,“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了1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了15.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也有明显的提升,由约1.8万亿增加到了3.8万亿,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截图自国新网)
此外,据工信部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发布285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主导制定47项国际标准,涵盖了企业生产制造的全流程,我国进入全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先进行列。建成600多个具备先进水平的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4.9%,能源利用率提升19.8%,运营成本降低25.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产品不良品率降低35.5%。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超过3万家,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
进入“十四五”,工信部将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化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打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短板、断长板,布局新兴产业链,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素质的整体提升。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要加强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包括集成电路、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和创造发展新动能。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部署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等等。
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新发展活力。聚焦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要素市场化改革举措,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增强制造业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高效联动,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开放,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培育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