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新时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实践

周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1月10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是继2014年和2018年以后第三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全面回顾了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援助的模式演变和主要成果,彰显出中国开放、透明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白皮书主要以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观察窗口,以详实的数据和可视化的图表,说明了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发展。虽然从发展援助到发展合作只有一个词的差异,但事实上反映出中国在发展领域理念和行为逻辑的积极变化,扩充了发展的内涵。白皮书提出,中国的对外援助顺应时代要求,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进入新时代。而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指的是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中国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包括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开展的多双边国际合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符合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与技术和国际经贸活动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作为通过不断学习,优化市场环境,吸引资源要素集聚,进而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而获得巨大发展的国家,中国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始终注重承担国际责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谋求互利共赢。

发展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路径。中国始终确信,各国无论大小,都是平等的,在决定自身发展道路上不应被其他国家所胁迫,“选择权”是各国发展的重要权利。基于合作的发展,比传统的“中心-外围”模式的发展更有生命力,也更能持久。但受限于自身的基础条件,许多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足以支撑其发展意愿的资金,在经济全球化中无法获得足够的红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大大增强了国际合作的能力,拓展了国际合作的空间。而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则以环境改善和能力建设为渠道,发挥了重要的“扶帮带”作用。

尽管各国对发展的诉求有所差异,但在与中国的发展合作中都能够相互协商,共同寻找适合的合作模式。中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与各方深化政策沟通,加快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促进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在共同寻找恰当的方式开展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白皮书显示,2013-2018年间,中国对外援助资金规模持续扩大,各种资金方式各有侧重,弥补发展短板、提升经济社会效益,覆盖了122个国家、20个国际和区域性多边组织。其间新增的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为中国与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红十字会等在内的14个国际组织合作的重要载体,既发挥了资金的杠杆效应,又能够通过国际组织的网络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发挥作用。

截至2019年底,南南合作援助资金共实施了82个项目。其中,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的资金占比为37.89%,减贫资金占比37.71%,合计达到75.6%,为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最为根本的民生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与各国的发展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助力消除贫困、提升粮食安全、改善卫生条件、保障优质教育、促进性别平等、支持生态环保,推进可持续创新的经济增长。同时,在面临来自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移民和难民等全球人道主义挑战的环境下,中国通过国际发展合作,与各方协力减轻负面影响,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国际发展合作领域的工作还有很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行动出发点是我们响应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选择。全球治理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贸秩序与规则持续调整,贸易保护主义对市场的扭曲严重影响了国际经贸活动,全球卫生领域的巨大且持久的挑战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提出紧迫而实际的要求,而不可持续的发展则可能导致未来的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国际发展合作需要更多成员更为积极地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之中,通过合作扩大发展空间、提高人类共同福祉,通过协同理念与行动,在投入更多资源的同时也都能够从发展中受益,形成更为有效的机制。(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