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大小的白布袋子早已泛黄发旧,林志洲却珍藏了近70年。
袋子正面印有一幅漫画:一位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站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红色大字下。袋子背面写着“什锦水果糖”。袋子前后都布满了好像火燎出的米粒般的小洞。
“家乡政府发给我们一人一斤水果糖,就装在这个袋子里。”林志洲带着这包水果糖,随部队从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通过人造浮桥跨过鸭绿江,急行军20天,来到朝鲜东海岸元山港。
“我是1952年7月入朝参战的。糖吃完了,袋子我一直贴身带着,这样感觉祖国就在身边。”89岁的林志洲轻轻摩挲着手里的袋子,仍秉持当年的信念,“绝不让任何人侵犯我们的祖国。”
1952年12月,林志洲所在的第24军奉命由元山港开赴战场中线,接防已在上甘岭持续作战多日的志愿军部队。11月25日结束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敌2.5万余人,击落击伤飞机274架。
“上甘岭战役最激烈的战斗虽然过去了,但阵地上一直僵持对峙着,为了让美军老老实实地接受谈判,也为早点支援前线,我们奔袭了7天7夜。”说到这儿,林志洲突然轻拍大腿,接着又叹了一口气,“快到上甘岭时拐入一个山沟,那里有许多志愿军第15军的烈士,天地为墓。”
林志洲和战友们是含着热泪扎进阵地的。“我们接防不到8小时,敌人就发觉了,一天之内发动了8次攻击,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都被我们狠狠地打了回去。”林志洲回忆道,炮弹在四周炸个不停,战友们的鲜血和着雨水溅进眼里,他根本看不清敌人在哪里,只知道向前、冲锋、射击。
此役,林志洲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后来,他将立功奖章和“小红本”放进了装过水果糖的布袋子里。
1953年5月,志愿军展开夏季反击战。林志洲所在部队组织180人的加强连,在夜色掩护下摸上了敌军阵地。“双方很快交上了火,打得很激烈,这个时候拼的就是谁不怕死。这一点,敌人是不如我们的。”
战斗中,林志洲将负伤的战友救回坑道。卫生员安顿好伤员,抬头却见林志洲满头鲜血,忙对他说:“你负伤了。”林志洲一摸脑袋,才知道自己流的是血不是汗,“指导员问我下不下火线,我坚决不下”。黎明前,头缠一圈纱布的林志洲又单枪匹马潜入阵地周边,侦察战斗情况。
在炮火的洗礼中,这个面庞尚显稚嫩的小伙子火线入党,布袋子里也再入一个三等功。
抗美援朝胜利后,林志洲作为战斗英雄,被选送到原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我从小家里穷,没吃没穿更没念过书”,航空气象、发动机原理、仪表程序等复杂专业的知识让林志洲犯了难。
“但只要想到战场上那让人恨得牙痒的敌机,我就决心苦练本领,捍卫祖国蓝天。”3年后,林志洲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员。在空军工作的20余年间,他飞过7种机型,成为能飞4种气象的机长。
“热爱飞行事业,地面苦练,空中精飞……飞行2316小时31分,消灭等级事故,已达到相关规定,可报请三等功一次。”1982年4月,林志洲的布袋子收入了他军旅生涯最后一枚军功章。
采访结束时,林志洲告诉记者:“我想知道一个人的消息,他叫蒋世勤,我们24军72师216团1营1连的指导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最亲密的战友。找到他,是我的心愿。”
(新华社南京11月19日电)